2008年10月29日星期三

淘宝效应一呼百应,群起屏蔽见成效



  
  随着淘宝的“屏蔽不良搜索一年报告”面世,屏蔽一年来流量同比增180%,成交同比增长240%的良好成绩,让屏蔽百度联盟的成员网站信心倍增。

  自从今年9月份,淘宝完全屏蔽百度的消息被人曝光后。就像点燃了一个导火索,一路烧下去,搜狐博客承认屏蔽百度,51.com承认屏蔽百度,校内网、海内网等屏蔽百度的网站一个个都站了出来。

  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据业内人士透露,其实在互联网业界,一直有一个巨大的屏蔽不良搜索的联盟在悄无声息的运转。这次事件终于让这个联盟逐渐浮出水面。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周庆山说:“搜索引擎的发展的确方便了用户,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个人信息被收集、加工、集成和披露,这已经成为一个隐私权益极易被侵害的领域。主要是一些不良搜索对个人隐私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后,通过网站进行营销。另外,也有很多论坛以及博客将搜索到的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后发布。一些广告服务商利用一些技术,比如Cookies进行个人网络跟踪等。”

  但是屏蔽百度联盟的网站始终心有疑虑,屏蔽是否会损失流量?淘宝一年的业绩打消了他们的担心,这说明网站凭借自身发展也能做好,而不需要凭借搜索。这种效果还将给很多网站鼓励:只要做好产品、做好用户黏度,流量不是问题。

  从淘宝"振臂一呼"开始,搜狐、开心等众多行业领军型网站纷纷宣布屏蔽百度,业内人士称这种现象为"淘宝效应"。

  对"淘宝效应"的原理解释只有七个字--"好站 不需要搜索"。

阿里与Google间的PK


“PK”一词因超级女声的成功而风靡世界。“PK”就是对手之间尽情展示自己的实力,吸引众多的支持者,哦,应该叫粉丝。谁能更符合粉丝的需求,带给粉丝更多的欢乐,谁的粉丝就越多。PK的最终结果,是靠粉丝的多少来判定谁胜谁负。

“PK”是一种良性竞争,胜的一方和败的一方往往只有很小的差距。尽管PK的双方竞争非常激烈,胜负也融入了粉丝们的大喜大悲的情感之中。双方PK下来,败的一方虽是愿赌服输却依然自信,胜的一方自知侥幸也不敢小瞧对手。但PK的结果却推动整个娱乐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你现在还认为Google就是做搜索的,那么你错了!如果你现在还认为阿里就是做电子商务的,那么你也错了!

为什么今天我会写这么一个题目的文章?因为前两天,我有幸去了淘宝网和阿里软件公司。先是见了多位淘宝里各项技术的掌门人,还给他们一线的程序员讲了堂课。后来见了阿里软件的首席架构师赵进(看上去非常年轻的小伙子)、总监叶伟、营销总经理王建勋,以及总裁王涛。三天的交流下来,我才弄清了阿里现在在做什么。阿里的所有意图都体现在了王涛的那句不经意的话中:“我们可以与Google来一场PK”。

前不久,Google刚刚发布了Google App Engine,这标志着云计算已经从概念走到了开发人员的眼前。这是一套完全开放的WEB API,也是一个完全开放的WEB开发平台,任何开发人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开发应用软件。尽管目前Google可以提供的WEB API还主要在搜索、广告、地图、邮件和一些在线办公方面。但随着在线软件模式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可以提供的WEB API将越来越多。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阿里软件就是做B/S结构的企业管理软件,利用自己庞大的商业用户群,推自己的SAAS应用。现在才知道,阿里软件早在一年以前就放弃了自己开发在线应用的思路,转而打造电子商务领域的在线软件开发平台,提供电子商务领域的WEB API。

阿里为什么会转作WEB开发平台呢?

总所周知,微软依靠Windows API成功击溃了早期的OS/2和其他一些操作系统,帮助Windows操作系统迅速占据了桌面电脑。随后,SUN公司依靠JAVA的跨平台特性,又在WEB服务器端占尽优势。多年后,微软又投入巨资精心打造了下对平台开放上对语言开放的dotNet平台,迅速抢夺失去的市场。而此时的Google却凭借自身在网络方面的先天优势,打造出一个WEB API标准,仿佛要在网络世界一统江湖的样子。

由此可见,在软件开发平台的层次上,谁站得高,谁就能占尽先机!阿里无疑看到了这一点,于是迅速转型,做起了WEB平台的开发。只要阿里在电子商务领域打造出一个WEB API标准,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开发各种各样的电子商务的应用。而阿里也将和Google一样,向所有的软件开发企业或个人开放这个开发平台,从而在电子商务领域一统江湖。

阿里是做B2B网站起家的,积累了大量的商业用户群。在随后淘宝与eBay的大战中,又成功集聚了B2C/C2C的巨量客户群。就像Google依靠个性搜索、Gmail、Gtalk等应用集聚大量在线用户群一样,阿里本身也具有打造云计算平台的先天优势。而且,与Google不同的是,阿里的在线用户大都是与商业相关的买家或卖家,而非Google、MSN、百度等用户那样混杂。这是阿里客户群的先天优势,意味着愿意为应用付钱的客户比例将非常高。一旦阿里需要将客户群转换成商业价值,那将是天文数字。

阿里开放WEB API之后,不仅仅提供给第三方软件开发商一个开发平台,还能提供一个高价值的客户群。相信阿里WEB API对程序员的吸引力也许没有Google那样大,但蕴含巨大商机的客户群更能吸引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的老板们。

十多年前曾有一个颇响亮的名词叫“EDI”,其目的就是将客户和供应商通过电子数据交换连接起来,实现供应链的无缝连接,实现无纸办公。这本是非常好的理想,但当时的负责EDI的中国电子商务中心却选择了封闭的道路,上EDI用专用网,在外经贸企业内部使用。虽然投入巨资,但EDI最终死掉了。

而今阿里开放电子商务的WEB API之后,这一切都变得可能。在这么多软件开发商的参与下,阿里只需制定关键的标准,即可实现一个最大的电子数据交换网络。也许这个开放网络最后的名字不叫“EDI”,但却能实现EDI的梦想。

支付宝的成功,扫清了网络交易中的信用问题。只要与商业有点沾边的网站,都想搞个即时的网络支付功能。可现有的各种网络支付使用起来多多少少存在不方便性,或者因为安全性的原因,或者是因为不同接口或协议的原因。阿里开放的支付宝WEB API或许能在许多方面方便网络支付功能的开发,这对许许多多的商业网站来说也会产生巨大的引力。

淘宝网也要开放WEB API了,大量的第三方开发商也会陆陆续续进来,在网店应用开发上面淘到自己的宝贝。不仅如此,以广告服务为主的阿里妈妈也要开放WEB API,阿里真是啥都打算开放。

客户、供应商、网店、支付、广告,这一系列涉及商业活动的问题都解决了。那么阿里还缺什么?物流!

虽然淘宝现在采用的是推荐物流的模式来解决物流问题,但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可以直接处理物流问题。不过,物流却不象支付宝那样仅仅只需信息交换即可解决问题,它是需要实际的货物移动。相信阿里绝不会自己搞物流,但阿里一定在打造一个自己的物流WEB API,将多家物流公司的在线业务整合起来。

那么这些WEB API都齐了,阿里已经站在电子商务领域与Google展开一场云计算的“PK”。这场PK势必将云计算概念从空中落地,变成一个个具体的SaaS应用。云能落地才能变成雨,滋养世间万物。云计算也必须有一个一个具体的SaaS应用,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和Google一样,阿里也正在陆陆续续推出自己的SaaS应用。

当Google建造云计算的服务器农场时,阿里也在建造自己的云计算服务器群。Google发布Google App Engine的同时,阿里推出“互联平台创富计划”,大量征召第三方开发人员。目前已有上百个在线应用提供给阿里或淘宝的用户使用,还有上千个应用在开发当中。由此可见,阿里的动作相当快,每一步都与Google展开同台竞技。

也许,阿里的服务器群还远远没有Google那么大,也许阿里的第三方开发人员还没有Google那么多,但这都不是问题。阿里软件总裁王涛很风趣地说:“微软反应太慢,我们不去找他玩,我们和Google来PK一把总行吧”。

的确,阿里已经站在了云计算的舞台上,与Google展开了一场PK。不管结果如何,这场PK将实实在在推动云计算的发展和应用。

一直很好奇,马云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同行都说他爱吹牛,阿里的员工对他敬若神灵。但有理由相信,一旦天马行空,必将掀起风云,也许这就是真正的马云。


原创:李战(leadzen).深圳 2008-6-26
原文:http://www.cnblogs.com/leadzen/archive/2008/06/26/1230286.html
【转载注明出处】

2008年10月6日星期一

警惕,互联网上的骗人情况


在美国看中文网站,经常看到关于“在家创业系统”的google广告(如右图),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有的写比餐馆更加赚钱等等
实际上是搞传销的

请警惕注意。

互联网上,不少是骗人的东西,需要谨慎小心。


2008年10月3日星期五

社会化书签--Plum

Plum:一个社会性书签网站, 与其他书签网站将书签存于网络不同,提供便捷的工具将书签的内容转换成blog的内容, 相册, feed等。让你把所有你在网络上喜欢的东西集中在一个地方,在这能与你的朋友分享一切(如果你愿意的话)。Plum是一个备忘录,一个可以不断被翻阅的备忘录,一个重新将各种你喜欢的东西放在一起的地方,它能与你的朋友分享你的各种想法、经验和想法,也可以在这里吸收他人的可取之处。 该网站还提供一个特殊的服务,就是允许用户将书签存放在电脑本机。Plum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如果你想得到测试帐号的话,输入你的email等待邀请吧。

转载-社会化网络书签

社会化网络书签
1.del.icio.us 很多人也喜欢称之为美味书签,应该是目前使用人数多的服务,以tag为书签分类个人认为它是目前网络上最好的社会性网络书签工具。

2.Spurl :Spurl.net的特点:书签+资源价值的评判+自动的分析和呈现。用户把有用的资源作为自己的书签,同时给出等级用户社会性的评判,这些数据会被分析,当用户登陆到spurl.net的时候,你所兴趣的来自整个社群过滤的书签资源就自动呈现。

3.Furl :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Furl 采用的“topics(分类)+ keywords(关键字)”标识系统不错。

4.Blinklist :界面感觉很不错,采用了prototype等优秀的javascript特效库,Ajax技术运用的恰到好处(很多细节处理很好,比如打分和收藏、翻页等操作)。

5.Diigo:Diigo是“Diges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Groups and Other stuff”的缩写,当你在网上浏览的时候,你可以对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和文章段落进行高亮标注甚至对其增加一个你的批注。个人觉得做的很不错。

6.Otavo :来自于加拿大的社会性书签网站, Otavo 包括两层含义。它是组织 Organizing 文本Text、音频 Audio、视频对象 Video Object 的首字母省略语。它也是一个世界语言(Esperanto 世界语)单词表示渥太华 Ottawa,也就是公司创办所在地。Otavo 用户可以提问回答问题,组织评论书签,还可以在社会背景下分享他们的目标。有点象把del.icio.us+ask.metafilter+ 43Things 全部打包到一个友好用户界面,参与打分和为最积极用户的奖励。

7.StumbleUpon :让用户选择自己的兴趣,然后提供给用户一个可以随手点击的工具条,用它来保存URL并对此页面评判和推荐,这些评判被汇总后,会根据用户自身的兴趣喜 好,呈现给用户,用户能够浏览到整个社群共同筛选出来的有价值的资源。这个站点允许用户之间建立个人关系,彼此分享各自的评判和推荐。

8.Blummy:界面很漂亮.Blummy具有很强的可定制性,可以把多个 网络服 务的书签(Bookmarklet)集合成一个图形化的书签来方便使用。注册并登录Blummy后,会在屏幕左侧显示一个可以改变大小的方框,这就是 Blummy所提供的一体化Bookmark。而右侧则是可加入Blummy的网络服务书签Blummlet列表。只要把右侧列表中所需要的 Blummlet条目拖曳到左侧的方框中,就可以在Blummy书签中方便的调用相应的网络服务。

9.Blogmarks :Blogmarks 和 del.icio.us 相比,最大的不同是,blogmarks具有网页截图功能。此外,网页标签的显示,做得很有特色。

10.365key:国内的社会性网络书签。

11.Plum:与其他书签网站将书签存于网络不同, 该网站允许用户将书签存放在电脑本机。详细介绍

12.Favorites:国内做的不错的一个,可以保存收藏喜欢的信息,让你随时随地就能够找到它们共享与家人、朋友、同学一同分享你的收藏。

13.Folkd :是一个对网站,新闻,音频,日志和评论注释等收藏及分享的社会化服务,详细介绍

14.Librarious :是一个在线收藏书籍,DVD,音乐,游戏等的媒体社会化书签,或者可以称之为一个书籍,DVD,音乐,游戏的在线目录。详细介绍

15.央库:是国内一家提供在线网络收藏服务的网站。具有快速收藏,管理便捷,批量数据,权限灵活,多种API等功能。详细介绍

16.Fungow:不是通过tag来给书签分类,而是通过书签文件夹来对书签进行分类,即你在收藏书签的时候直接建立相应的文件夹,将不同类型的书签通过文件夹来进行分类。详细介绍

17.Stylehive:一个专注于购物领域里的社会化书签网站。

18.Only2clicks:是一个提供视觉化网络书签服务的网站。之所以说Only2clicks是“社会化书签+个性化主页”的综合体是因为Only2clicks不仅有社会化网络书签的功能,而且其收藏的书签可以如PageFlakes等个性化主页的形式展现出来。 详细介绍。

19. Shouker(收客网):是一个提供新型网络收藏服务的网站,和一般的网络书签不同的是, Shouker不仅提供了收藏网站地址的功能,而且还能够保存网页,即使保存的网页不再存在,你也能够查看相应的收藏的网页 。详细介绍。

20.百度搜藏: 百度推出的社会化书签工具。

21.Google Bookmarks: Google 的社会化书签收藏服务,尽管使用不多,不过可以firefox书签同步备份的工具还是不错的。

22.Yahoo Bookmarks: Yahoo的社会化网络书签。

23.Yahoo收藏:Yahoo的又一个社会化网络书签,不过感觉功能比较弱。

24.QQ书签:腾讯QQ推出的社会化网络书签。

25.Mister-Wong:其收藏部分支持网页截图,同 时也可以设置书签是否公开,这点还是比较有用。另外Mister-Wong还包括了好友系统、群组功能、消息系统等模块。 Mister-Wong提供的工具也不少,包括Bookmarklet、IE和Firefox的插件、Firefox搜索插件、页面按钮、WP及 Textpattern插件。另外它也支持书签Roll及标签云的输出。详细介绍。

26.9Fav:国内的一个社会化网络书签服务,其特色是将通讯工具和社会化网络服务相结合,目前支持MSN,QQ,Gtalk。

27.Myurlworld:具备基本的网络收藏服务的元素(导入,导出,bookmarket等);活泼,轻快的风格设计;支持对图片,视频等活泼元素的收藏;支持对美味书签 (del.icio.us)的导入和同步功能;融入了活泼的web2.0元素,如: 好友,视频等。

28.抽屉: 国内的一个比较有特色的社会化网络书签,支持收藏夹上传,可以打造私人的网址导航站点。抽屉书签视频介绍

29.易游: 国内做的不错的一个社会化书签服务网站,页面比较整洁,支持网页缩略图收藏,支持OPenID登录。

30.黑米共享书签: 台湾很受欢迎的社会化网络书签。

31.Lib.rario.us:是一个在线收藏书籍,DVD,音乐,游戏等的媒体社会化书签,或者可以称之为一个书籍,DVD,音乐,游戏的在线目录。感觉和我前面介绍的librarything比较相似,不过Lib.rario.us收集的内容更广一些包括DVD,音乐,游戏。详细介绍。

32.Dabble:是一个提供在线视频分享服务的网站。除了和一般的提供视频分享服务的网站相比,除了视频的上传和分享之外,Dabble还提供了视频书签收藏服务,即提供了一种视频类的社会化网络书签服务。你可以很方便的收藏自己喜欢的视频,制作自己的视频播放列表等等。 详细介绍。

2008年9月5日星期五

yahoo的发展

Yahoo公司簡介策略---從免費與收費服務、付費搜尋、社群的經營,確實為其博得穩定的營收,並且持續成長。
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1994年~1996年、
第二階段:1997年~2002年、
第三階段:2003年~2005年

1. 第一階段:1994年~1996年 從沒沒無聞到“Do you Yahoo? ”喜好與事業結合---創辦者楊致遠與David Filo將學生時期之喜好轉換成網路事業。
網址層次化分類---原先以記錄個人的網路喜好網址,在網址大量增加後,開始以相關技術進行層次化與分類,使進行搜索與管理網址資料庫更為方便與快速。
免費服務---把此一網路索引的相關內容放上網際網路供大眾免費使用。※快速成功竄起因素網路擴散效應---爾後於線上瀏覽量快速的增加,從口耳相傳到網路彼此擴散傳播,儘管當時亦有許多同性質的網站,如WebCrawler、Lycos、Worm、Infoseek等。
人工篩選的網站精確目錄--- Yahoo憑藉人力調整,準確度較此時的自動搜尋精確。
Netscape進行鏈結當年市佔率最高之Netscape將瀏覽器上之網路搜索功能鍵與Yahoo進行鏈結,更使得知名度與流量大幅升高。
快速上市---選擇自行尋找投資者,由Sequoia Capital協助資助與計畫上市。
版面增加廣告與線上新聞服務---單純的版面增加了廣告頁面,並與路透社合作推出線上新聞服務,功能更多樣化。
口袋夠深---與路透社和Softbank兩家進行合作募集資金,同時也與Softbank建置YahooJapan進行擴張。
增加更多網頁內容成為民生必需品---蒐集新聞、本地訊息、股票行情、運動消息、人物查詢及Amazon的鏈結等許多實用生活情報資訊。
與出版商進行網路雜誌文學合作。
行銷活動---平面廣告與傳統廣告,提出“Do you Yahoo?”的行銷廣告詞,Yahoo獨走如日中天。

2. 第二階段:1997年~2002年 2000年3月網路泡沫化的危機與公司重整再興※原因
對廣告收入的過分依賴
網路公司由創意工作所導致的鬆散生態
管理階層在後續的數個投資與併購決策上的失誤(支出大幅上升,營收快速下降)
股票在此時更彷彿泡沫般大幅下跌
面臨開始不穩定之狀態
※改變既有網路公司企業文化
2001年,Time Warner前CEO - Terry Semel,接掌了Yahoo之管理
確實使想法具備可執行性與合理性
對責任歸屬與成敗需作規劃與負責
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業務調整與部門精簡,將部分無貢獻部門縮減整併
減少浪費的支出
擺脫對網路廣告的過度依賴
※救亡圖存策略
由專靠網路廣告的營收,分散至有價服務
如求職、付費加值服務
開始即時通訊服務(IM---Instant Messanger)
與電信業者合作進行ISP寬頻撥接服務 
※績效顯現
2002年2Q,再度重新開始獲利。
營收來源不再僅止於網路廣告,擴及各項網路與商業服務。
從網頁目錄到多樣化的網路內容服務,以更多樣化的服務,緊緊的抓住網友的每日所需。
增加更多的來客數,再佐以付費服務與線上廣告,作為對消費者端與企業端雙方向的營收來源,成為企業、廣告、服務、使用者,彼此之間傳達與產生鏈結行為。

3. 第三階段2003年~2005年
開展搜尋技術戰與全球在地化服務
掌握在服務背後之重要技術(搜尋)
先後併購了Overture 與 Inktomi,中止與心腹之患(Google)搜尋技術合作,開始積極對後臺端的付費搜尋與前臺的網路資料搜尋。
強化搜尋服務---成為線上生活入口網站,營收再創新高,個人化為主要整體發展方向之一,因此搜尋服務亦朝個人化方向邁進,將搜尋整合進My Yahoo的My Yahoo Search,及依據用戶使用習慣來改善搜尋品質的上下文搜尋服務等,將可望為其個人化搜尋服務更加精進。
※擴大服務內容
消費端服務內容
個人生活---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行事曆、聊天、相簿等
商務服務---購物、拍賣、理財與旅行等
交友服務、求職訊息、體育、音樂、電影、遊戲與娛樂類新聞等
企業端服務內容
提供付費搜尋廣告與線上開店等相關合作,網站作為行銷平臺,統計流量作為行銷依據
搜尋服務功能整合---即時通訊、電影、電視資訊。

※全球佈局
從歐洲、亞洲、拉丁美洲、澳洲到發起地北美,共有25個分部,且提供37種語言網頁搜尋服務
全球營運採取與當地業者深化合作的策略,目標在快速打進當地市場,將Yahoo的招牌與名聲,繼續擴大滲透範圍,真正融入該地文化。
Yahoo日本是以Softbank為主
2005年8月與中國阿里巴巴進行整合, Yahoo以近10億美元,取得中國最大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 35%的股權,加上日本Softbank控股已實質掌握控制權。
※經營模式
兩大營業範疇---Marketing Services & Fees
Marketing Services營收來源
各類圖像、多媒體廣告,文字廣告連結、列出各類服務
商務交易營收,交易營收為各類商務服務之上架費與交易完成之傭金。
Fees
各類消費者使用之付費服務,包含寬頻撥接、付費郵件信箱、音樂服務
個人商務付費

wiki百科对雅虎的描述

Yahoo!公司(NASDAQ:YHOO)是一间美国上市公司和全球互联网服务公司。它提供一系列的互联网服务,其中包括门户网站、搜索引擎、Yahoo!网站分类、Yahoo!邮箱、新闻以及登陆等。Yahoo!是由斯坦福大学研究生杨致远和大卫·费罗于1994年1月创立并且在1995年3月2日成立公司,公司的总部设立在加利福尼亚州森尼韦尔市。
根据一些网络流量分析公司(包括Alexa Internet,Comscore和Netcraft)的数据[1],Yahoo!已经是网络上被访问最多的网站,有4亿1千2百万的独立IP用户的访问者。Yahoo!全球的网站每日平均有34亿个网页被访问,这也使之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


历史和发展

Yahoo!联合创始人杨致远(左)和大卫·费罗(右)


Yahoo首页截图


Yahoo!奇摩首页截图


坐落在桑尼维尔的Yahoo!总部
早期历史 (1994-1996)
1994年1月,斯坦福大学的两位研究生大卫·费罗(David Filo)和杨致远创建了一个名为"杰瑞的网络指南"(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的网站。杰瑞的网络指南是一个网站信息引索,一个可定制的数据库,旨在满足成千上万的、刚刚开始通过互联网社区使用网络服务的用户的需要。他们开发了可定制的软件,帮助他们有效地查找、识别和编辑互联网上存储的资料。
1994年4月,"杰瑞的网络指南"更名为"Yahoo!",Yahoo的含义是“另一个层次化的、非正式的预言”,但是大卫·费罗和杨致远更愿意说,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个名称是因为《格列佛游记 - “慧骃”国游记》中Yahoo的解释,由有着智慧的马所饲养著,与人类长得一模一样的牲畜之意。
截至1994年底,Yahoo!已经收到了100万个点击,费罗和杨致远意识到他们的网站拥有巨大的商业潜力,并在1995年3月1日成立了公司。于1996年4月12日,雅虎公司首次公开募股,以每股13美元的价格卖出260万股,筹资1亿3380万美金。
由于"Yahoo"已经被注册为烤肉酱和刀具(EBSCO工业),以及人力船(Old Town Canoe Co.)。因此,为了取得商标权,费罗和杨致远在Yahoo后面加上了感叹号。然而,在提及Yahoo!时,感叹号往往被忽略。
发展 (1997-1999)
如同许多网络搜寻引擎公司,Yahoo渐渐的发展成入口网站。在90年代末,Yahoo!、MSN、Lycos、Excite以及其他众多的入口网站快速的成长,这些入口网站公司借由并购公司来延伸它们的服务内容,希望能够增加使用者在网站停留的时间。
1997年10月8日,Yahoo!并购了网络通讯公司Four11,Four11公司的网络信箱服务Rocketmail最终成为了Yahoo!信箱,Yahoo!亦并购ClassicGames.com,也就是Yahoo! Games的前身。之后Yahoo!又相继于1998年10月12日并购了直销公司Yoyodyne Entertainment以及于1999年1月28日并购网络寄存服务商GeoCities。2000年6月28日Yahoo并购了eGroups公司,之后成为了Yahoo! Groups。Yahoo!于1999年6月21日正式发布了Yahoo! Messenger。
每当Yahoo!并购公司,Yahoo!时常会更改一些相关的服务条款。举例来说,不同于原并购公司,Yahoo!宣称对他们服务器中的内容,拥有智慧财产权,此举使得Yahoo!的许多并购案很有争议性,也造成现有的使用者对于这些并购案的结果不甚欢迎。
未来 (2008-)
Yahoo! Next是一个展示雅虎新技术、新产品的场所,目前在测试阶段。它包含了论坛,为雅虎用户提供反馈,以帮助这些雅虎技术的发展。
产品

捜寻
家族(雅虎奇摩)/网上联盟(雅虎香港)
交友(雅虎奇摩)/ 友缘人(雅虎香港)
信箱(雅虎奇摩)/ mail (雅虎美国) (亦同时包括记事簿及通讯录)
即时通讯/Messenger
新闻
股市(雅虎奇摩)/财经(雅虎香港)
理财(雅虎奇摩)/钱包(雅虎香港)
知识+
生活+
字典
分享书签
下载
Widget
拍卖
Flickr (即前雅虎相簿)
公事包
My Yahoo!
体育
Shopping
Blog/部落格
GeoCities
星相命理
Video/无名影音
Games/游戏(雅虎台湾)
音乐
电影
生活
旅游
饮食
讨论区
去边度
重要事件

该公司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不违反当地法律的前提下,也经营ADSL等有关因特网的业务。例如,日本雅虎旗下的“Yahoo!BB”就是日本国内有名的ISP之一。
2005年4月7日,维基媒体得到雅虎支持[3]。
主页新版面
至2007年9月,多个国家雅虎网页主页已经推出并使用新版面。
已经推出并全面改用新版面的地区:美国(英文)、美国(西班牙文)、加拿大(英文)、加拿大(法文)、墨西哥、巴西、阿根廷、英国与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印度、韩国、香港、台湾、菲律宾、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大陆、丹麦、荷兰、瑞典、挪威、亚洲
未推出新版面的地区:美国(中文)、希腊、瑞士、奥地利、 芬兰、加泰隆、俄罗斯
已经推出新版面的地区:日本

台湾Yahoo!奇摩新版面主页


台湾Yahoo!奇摩旧版面主页

披露用户个人信息
雅虎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向中国国家安全部提供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国安部从而得以确认发送电子邮件者的地址及身份,最后作为法庭证据指控记者师涛,师涛被以“泄漏国家机密”的罪名,判处十年监禁。事件使雅虎被指滥用个人隐私,出卖民主。还有至少三名网络异议人士被投入监狱,王小宁、李智被判刑,雅虎也有类似的做法。[2]、[3]
雅虎奇摩在发生以无能无耻为关键字的Google炸弹串连事件之后,应国安单位透过刑事局的要求而人为操弄搜寻结果,移除搜寻结果排序第一位的连结。
收购雅虎集团
2008年2月1日,微软宣布计划以每股31美元,总共约446亿美元现金和股票,收购雅虎全部已发行普通股[4],如果并购成功,这将是继时代华纳并购美国线上(AOL)以来史上第二大并购案。但是雅虎并不满意微软的收购计划,认为低估了雅虎的价值。同时Yahoo正试图与 Google 结盟,以此作为微软收购的另外选择[5]。4月5日,微软向雅虎董事会发出公开信,通牒雅虎在三个星期内接受收购。否则,不排除将直接向雅虎股东出价或改选董事会以进行恶意收购。[6]但是到5月初,由于雅虎所坚持的530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又利用Google作出广告合作,逼使微软最终放弃了收购[7][8]。6月,雅虎与google达成一项为期十年的协议,完全终止了与微软的对话[9]。
中文雅虎

Yahoo!已经运营的中文雅虎门户网站有4个,包括雅虎中国、雅虎奇摩、雅虎香港、雅虎中文。
中国雅虎
2005年8月11日,雅虎投资10亿美元于阿里巴巴,同时阿里巴巴全面收购雅虎中国,成为阿里巴巴旗下网站。2007年5月15日,雅虎中国宣布,从即日起正式更名为中国雅虎。
Yahoo!奇摩
主条目:Yahoo!奇摩
奇摩站(KIMO)1997年8月开站,原为精诚的网站部门,由精诚总经理卢大为亲自领军,是台湾第一个因特网入口搜寻商业网站,于2000年被雅虎并购。
2001年10月奇摩站与“雅虎台湾”两站合并为《Yahoo!奇摩》,2006年12月13日Yahoo!奇摩宣布收购无名小站。

YouTube

YouTube公司简介
  youtube作为当前行业内最为成功、实力最为强大、影响力颇广的在线视频服务提供商,YouTube的系统每天要处理上千万个视频片段,为全球成千上万的用户提供高水平的视频上传、分发、展示、浏览服务。

  通过强有力的技术支持,YouTube提供了对多种格式视频内容的支持,并且在对上传文件规格的规定也放得比较开,容量不超过100M,长度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在这里都是被允许的。

youtube的发展


YouTube 两位创始人:赫尔利和陈士骏(从左至右)
  YouTube在2005年2月由3名PayPal前雇员创办,他们包括Chad Hurley、台湾留美学生陈士骏(Steve Chen)、Jawed Karim。其创办原意是为了方便朋友之间分享录影片段,逐渐成为网民的回忆储存库和作品发布场所。

  YouTube采用Macromedia Flash技术提供内容,包括影片及电视节目片段,音乐录像带及家居录影等。YouTube的片段可简易地放入个人的blog或其他网站中。YouTube禁止用户上载有版权与色情内容的短片。

  有研究指YouTube的网站流量需求极多,甚至每月需要付大约100万美金的费用,因此在2006年3月,YouTube开始在网站卖广告。

  2006年4月至5月,由香港网民拍摄的短片巴士阿叔令YouTube在香港声名大噪,该片不但吸引很多香港网民进行二次创作,更吸引了本地及外国传媒的报导和注意,自此,香港网民纷纷上传各种各类的短片至YouTube。

  YouTube至2006年已有4000万条短片,每天吸引600万人浏览,在成立后的短短15个月,已超越MSN Video与Google Video等竞争对手,成为本世纪最多人浏览的网站。

  2006年10月,Google公司以十六点五亿美元收构了youtube网站。Google和YouTube并与环球唱片、SonyBMG及华纳音乐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达成内容授权及保护协议,解除市场对内容供应商可能追究侵权内容而升高法律行动的疑虑。


YouTube能做什幺
  Adobe也正在通过这一系列技术,从苹果(Quicktime)、微软(Windows Media)以及Real(Real Media)等在线多媒体内容发布解决方案提供商手中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并且希望在互联网上更多地体现其影响力。近期几个重要的事件就部分地可以说明其这一意图:

服务器端的核心Macromedia Flash Communication Server 更名为 Macromedia Flash Media Server。
推出Macromedia Flash Media Server 2, 支持CDN, 以及更加强大的Flash视频播放功能(Flash Video Streaming Service)。
客户端的Flash Player发布了最新版本8.0。(8.5也准备就绪了)
Flex 2.0 Beta 2 发布,相关环境也越来越完善。
ActionScript 3.0即将推出。
视频的上传、Tag化、管理、分享。
参与对网站上视频的浏览、评论、评分。
组群功能,建立、寻找、加入以特定兴趣为中心的群。
视频播放列表及视频订阅功能。
提供将视频嵌入用户Web页的接口。

youtube最新事件
  根据HitWise的统计,截至9月30日,YouTube的市场占有率达四成七,远高于MySpace的两成二以及GoogleVideo的一成一。

  分析员罗罕表示,根据YouTube的客户规格和Google的广告业务实力估计,YouTube价值可望超过16亿美元,只要Google花一点资源收购YouTube,便可快速拓展视象广告市场,抢先雅虎、微软和Viacom等确立主导地位。

  分析员乔杜里表示,YouTube誉满全球,16亿美元的收购价实在廉宜,且对两间公司都有利,再者,Google手头有100亿美元现金,收购绝不会构成任何财政压力。

  乔氏认为,YouTube的品牌地位不逊Google和可口可乐,且叫座力有增无减,财力雄厚的Google可确保YouTube的设施与业务同步提升。

  2005年,由默多克掌舵的新闻集团以5.8亿美元收购社交网络网站MySpace,交易备受注目,本年初便传出多间主要媒体公司有意收购YouTube。

  YouTube公司总经理赫尔利(Chad Hurley)年初表示YouTube是非卖品,他不排除未来把YouTube上市。

  据报道,YouTube创立仅20个月便成短片搜寻界龙头,缔造另一个硅谷奇迹,创办人之一陈士骏由负债累累的年轻人变“钱途”无限企业家,同样充满传奇性。

  目前,网民每天平均浏览逾1段YouTube短片,每天平均有6.5万段短片上载至YouTube,市场占有率超过四成。YouTube仅有二十多名员工,由赫尔利担任公司总经理,陈士骏是科技执行长,卡里姆任顾问。

  这些视频内容的时间长度通常在30秒-2.5分钟之间。而4个月之前,该网站每天新上传的视频量为8000条,观看量为300万条。上传量和观看量急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YouTube已有用户向朋友家人推荐该网站;不少观看者进入YouTube后,也决定上传自制的视频内容,从而使YouTube视频总量呈持续增加趋势。

  鉴于此,硅谷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创业投资公司Sequoia Capital(美洲杉资本集团)也对YouTube进行了投资(投资人为该集团美国合伙人Roelof Botha)。

  与其它类似服务相似,YouTube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用户数量、技术能力,而是版权及色情内容。

  陈士骏中自中国台湾移居美国,他在香槟伊利诺州大学修读计算机科学,受聘于eBay网上付款公司PayPal期间,认识校友赫尔利和卡里姆。

  陈士骏凭YouTube名利双收,2006年6月,美国《Business2.0》公布全球五十大企业影响力人士排行榜,陈士骏排名第28位。

  2006年10月9日,Google公司(纳斯达克:Goog)宣布,它已同意通过股票交换的方式,以16.5亿美元收购消费者媒体公司YouTube。收购完成后,YouTube将独立运作以保持其成功的品牌和热情的社区。


揭密Youtube成功史
  《时代》周刊:揭密Youtube成功史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了2006年度人物,由于博客、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社交网站MySpace等互联网用户自创内容的爆炸性增长和影响力,互联网使用者集体分享了这一殊荣。《时代》周刊“年度人物”专题中刊登了《揭密Youtube成功史》一文,以下为全文:

  不得不说,只有二十几岁,两名年轻人就成立了第一家互联公司。而仅仅21个月之后,这家公司竟以16.5亿美元的高价被收购。接下来还将有怎样的惊天之举呢?

  2006年,整个世界都在谈论谈他们。日本电视台,阿根廷报纸,法国记者,以及美国的各大媒体。就连久未蒙面的朋友也发来电子邮件:“好久不见了,最近怎么样?对了,我听说那个伟大的消息了……”

  即使刚刚接受完摄影师的拍照,并乘坐黑色的凯迪拉克驶向机场,但当到了洛杉矶机场,还是要在美联航排队,因为他们购买的是经济舱。过机场安检的时候,同样要脱下鞋子。当路过机场的报刊亭时,他们在《连线》和《GQ》杂志的封面上看到了自己公司的名字。对了,还有《财富》杂志。

  这就是 Youtube的两名创始人,28岁的陈士骏(Steve Chen)和29岁的查德·赫尔利(Chad Hurley)。而其他乘客则是望着这些杂志上的封面人物,与现实中的“大活人”擦肩而过。登机之后,另外花了24美元升级到“增值经济舱”之后,查德坐在前排,陈士骏坐在后排。

  这就是查德和史蒂夫(陈士骏)的现实生活。因为他们很年轻,甚至偶尔还会长出一些青春痘,因此我叫他“查德” 和“史蒂夫”。尽管名声名显赫,但他们并未展现他们应该具有的财富和影响力。几周前,在GQ举办的一次晚会上,美国前副总统艾尔·戈尔(Al Gore)拍着史蒂夫的肩膀,对YouTube的成功表示祝贺。而查德则与《泰坦尼克号》的男主角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交谈着。后来,史蒂夫跑去吃馅饼,而查德则喝酒至次日凌晨两点半。

  毫无疑问,这场晚会是专门为查德和史蒂夫举办的。在过去的一年中,Youtube所积累的视频短片已经引起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关注。2005年12月,一个名为《懒散星期日》的视频短片被转发了数百万次,使网站访问量飙升了83%。

  YouTube风靡于2006年是有多种原因的,其中一点是“既方便又全面”,能同时做到这两点并不容易。你可以在网站上欣赏任何视频内容而无需下载软件,甚至是无需注册。此外,网站上的视频资料可谓是应有尽有。你想观看舞蹈家巴兰辛尼可夫(Mikhail Baryshnikov)1977年在芭蕾舞剧《吉赛尔(Giselle)》中的精彩表演吗?你想看看一名女孩如何将面条从鼻子从吸进去然后再从口中吐出来的吗?这些都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

  YouTube是一种新的媒体形式,但也是一种大众媒体,甚至您的祖母都用得上。在 YouTube上搜索“祖母”,可以搜索出1800多个视频剪辑。由于YouTube不支持“预筛选”功能,因此用户上传的视频短片有些可能不太适合。但网站上并没有色情内容,因为一经发现,YouTube会迅速删除。

  另外,首页上的“特色视频”也是经过严格控制的,否则质量会受到影响。

  同时,也有利于吸引广告商。这也正是Google投巨资并购YouTube的原因所在。在未来几年内,在540亿美元的电视广告中,如果有10%流向视频网站,我么都要为出售YouTube感到惋惜。

  但目前,YouTube的价值还尚未得以证实。在内容上,YouTube很可能招致版权纠纷。当前,查德和史蒂夫需要证明的是,YouTube不会成为下一个broadcast。1999年,雅虎以57亿美元并购broadcast.com。而如今,broadcast已不复存在。

  要把YouTube从“暴发户”变成真正盈利的企业,查德和史蒂夫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们要解决法律纠纷,招聘新员工,与广告和媒体公司谈判,保持

  YouTube独一无二的特征,取悦股东,管理公共关系等诸多任务。

  与此同时,查德还有与妻子抚养两个儿子,史蒂夫还要买辆轿车以淘汰当前的吉普车。另外,YouTube办公室的宽带速度也很糟糕,连访问自己的网站都有些吃力。

  查德出生在夕西法尼亚东南部城市Birdsboro,父亲是一名财务顾问,母亲是一名教师。查德颇爱艺术,经常画一些水彩画,或做点雕刻。后来,查德尝试销售一些艺术品。而并不成功的教训使他意识到艺术商业是不同的。

  不同寻常的是,查德在商业和技术方面的兴趣丝毫不亚于艺术。9年级的时候,查德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放大器,并获得了全美电子大赛的第三名。在大学期间,查德经常上网,做一些现在年轻人在网上做的事情,如学习网页设计,或玩玩游戏等。当时,查德还没有赚钱的意识。但他27岁的哥哥布伦特(Brent)曾经告诉过他,要在暑假期间挣点钱。后来,查德加入了“刀具”直销大军。

  如果说人的运气和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那么查德可谓是付出了不少。

  1999年,他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印第安纳大学。毕业后,查德在一篇文章中读到了PayPal,便寄去了自己的简历。星期三发出简历,查德在星期五接到了面试通知。当时,PayPal要求查德为公司设计一款Logo。在大学期间,查德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但后来在父亲的要求下,改学绘图设计。星期日, PayPal就决定聘用查德为公司的首名设计人员。目前,查德所设计的Logo仍然在被PayPal采用。

  查德很幸运,加盟PayPal之后,公司很快决定放弃手机付款业务,转而致力于前景更加广阔的在线交易市场。2002年,eBay以15.4亿美元收购PayPal。作为公司的老员工,查德在获得丰厚的回报后离开了公司。这也为他日后创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对此,PayPal的第二名设计人员赖安·多娜休(Ryan Donahue)称:“是他令人难以置信的才气使他看到了机会,还是太幸运,我说不清楚。但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如此成功,随后又成立了YouTube,他绝对是一个精明的人。”

  查德的幸运还因为他在2000年的一次晚会上遇到了自己未来的妻子凯西·克拉克(Kathy Clark)。凯西对科技和家庭充满兴趣,同时也是詹姆士·克拉克(James Clark)的女儿。詹姆士是硅谷地区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家,曾亲手或合伙创建了Silicon Graphics、Netscape和Healtheon三家公司。

  到查德和凯西家里采访的时,凯西并不希望向外界公开他们孩子的名称。而且,查德和凯西也从来不公开他们父亲詹姆士的身份,因为他是硅谷地区最受尊敬的人物之一。免得被误认为查德成立Youtube网站是有高人在幕后指点。查德称,詹姆士对YouTube所起的作用很小,只是在2005年寻求投资时给他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查德说:“基本上我从来不把金钱与家庭混在一起。”

  查德在PayPal时的最大幸运还要属遇上了陈士骏和朱奥德·卡瑞姆(Jawed Karim)。陈士骏和卡瑞姆是PayPal的两名工程师,时常在一起讨论创业的问题。卡瑞姆27岁,2005年被斯坦福大学录取,目前与陈士骏和查德的关系有些紧张。尽管卡瑞姆也被YouTube列为创始人,但名声却无法与前两位相比。

  查德和史蒂夫始终表示,YouTube的创立与卡瑞姆的关系不大。有报道称,查德和史蒂夫成立YouTube的灵感来自于2005年冬季。当时,他们在网络上共享视频文件时遇到了麻烦,并在史蒂夫公寓内举行的一个晚会上发生了争吵。而卡瑞姆则表示,这个晚会根本不存在,成立YouTube是他的想法。但卡瑞姆随后表示:“三个人对YouTube的贡献应该是平等的。”

  而查德和史蒂夫称,晚会的确是存在的,但卡瑞姆并未参加。史蒂夫称:“查德和我都很谦逊,而卡瑞姆则试图抓住每一个机会来邀功。”

  当然,一家公司也不是瞬间就能建立起来的,YouTube的成立也经历了几个月的酝酿。因此,查德和史蒂夫一致认为,卡瑞姆的早期想法对YouTube还是有帮助的。按照史蒂夫的话说:“我们最初的目标是成立一个名为HOT或NOT.com的视频网站。”

  HOT或NOT.com是一个约会网站,鼓励人们在网上约会,主要面向潜在情侣。可以说,是MySpace的瘦身版。但卡瑞姆称,这绝对是一个创新。他说:“我被HOT或NOT.com深深吸引,因为这是第一个让用户上传内容并允许任何人浏览的网站。这是一个新理念。”

  但是,HOT或NOT.com的想法只持续了几个月。对此,查德称:“它太狭窄了。”查德说,另一个早期想法是让用户共享视频文件,以便拍卖。但当2005年春季上线后,他们发现用户上传的视频文件各式各样。很多用户从他们的MySpace页面链接到YouTube。

  几个月之后,时代华纳和Sequoia Capital等投资者便开始接触YouTube,商讨并购事宜。2005年10月,YouTube开始吸引广告商的注意。耐克还在YouTube首页投放了广告。随后,曾投资过苹果和Google的投资公司Sequoia向YouTube主次850万美元。

  陈士骏也有几分冒险精神,提前一年半就离开伊利诺斯州大学到PayPal工作。他哥哥瑞奇(Ricky)曾提醒过,这样做很冒险,但陈士骏还是决定去PayPal。此外,陈士骏执意去PayPal的部分原因是好多校友都在那里工作。如PayPal联合创始人马克斯·莱文奇恩 (Max Levchin)。

  与查德相比,陈士骏对公司所承担的责任似乎要轻一些。比如在公共关系方面,陈士骏的投入就要少于查德。而陈士骏则经常会考虑这样一些问题:财富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如果可以在任一城市居住,我会选择哪里?

  陈士骏认为,纽约是一个不错的居住场所,尽管天气有点糟糕。目前,陈士骏住在旧金山的公寓内,是2005年离开PayPal后购买的。

  陈士骏出生在中国台北,他与运气也有点有趣的关系。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可能是6岁左右,他母亲带他去算卦。结果算命的人告诉他,将来会成为富人。陈士骏说:“从那时起,自己也感觉挺有运气。”但是,陈士骏对此还是半信半疑。他说:“我并未从Google交易中看到任何金钱,我们可能要面临法律纠纷。”

  在PayPal工作期间,陈士骏经常睡到将近第二天中午才起床上班。莱文奇恩称:“陈士骏总是能找到一些捷径来完成工作,而无需熬夜。”因此,尽管大多数同事都没有真正注意到,但陈士骏负责的产品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上市。

  当YouTube成立后,查德和陈士骏在技术上的互补显得天衣无缝。查德在2003年离开PayPal后,就似乎就更加适合做一名设计师,而不是CEO。他尝试过多种设计,并为一家电影公司做过设计。基于以往的成功合作创业史,合伙人通常是工程师和商人,或者两人都是工程师。很少有合伙人是设计师的,而YouTube就是一个例外。查德负责设计,陈士骏主抓实施。

  同时,查德和陈士骏还得到了Sequoia投资机构创始人皮埃尔· 莱蒙德(Pierre Lamond)的资助。对于这笔投资,查德和陈士骏运用得十分谨慎。当Youtube的增长势头开始平稳时,莱蒙德就会致电两人询问:“发生什么事情了?”然后查德和陈士骏就说:“我们存储空间又满了。”这时,莱蒙德就会催促他们去买。

  此外,查德和陈士骏在广告方面的决策对Youtube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尽管面对着广告商的压力,两人还是坚持不强迫用户在播放视频前坐等广告播放。的确,视频前播放广告有助于解决一定的经济压力,但不会形成今天这样的社区效应。

  但问题是,被Google并购后,如何继续保持Youtube的一贯特色。Google似乎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发向外界发出信号,将保持 Youtube独立运作。最近,Google派出了一个工程队为Youtube装修办公室。在装修前,特意询问Youtube应如何装修。


YouTube背后的财富和隐忧
  2006年10月11日《商业周刊》科技版头条文章报道,网络视频新星YouTube可算是傍上了大款,但是它是否能确保不会给收购它的Google公司带来版权诉讼方面的麻烦呢?

  YouTube 公司很快就会按照Google公司非正式的企业座右铭来行事。Google公司在它身上可是花了不少钱呢,确切的说,是16.5亿美元的股票。YouTube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成为了网络上访问量最大的网站之一,目前它已经成为众所周之的网络视频和社群网站。

  Google公司高管称,收购YouTube公司有助于将Google公司转变成全球媒体业界的发动机,并为更多的消费者有的放矢地提供广告服务,借此为Google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Google公司已经决定保持YouTube公司的独立性,同时利用它来培育Google公司自己的视频服务。Google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谢尔盖·布林在10月9日宣布这项收购交易的电话会议上说:“视频是一种重要的广告媒介,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非常看好YouTube。我觉得再没有比这项收购交易更好的选择了。”

  但是YouTube必须保证不会给Google公司添麻烦,尤其是侵权诉讼方面的麻烦。因为许多媒体公司和内容供应商已经开始抱怨它们的许多视频素材正在被 YouTube网站非法使用。YouTube网站曾经因为用户肆意上传了许多受版权保护的音乐和视频剪辑而面临着许多音乐唱片公司和电视剧制片厂的谴责。

  YouTube 公司的政策是一旦发现网站上有受版权保护的内容,就立即将它们撤下来。内容供应商们认为,YouTube公司必须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措施来杜绝此类侵权事件的发生。自由摄影师罗伯特图尔在7月14日将YouTube公司告上了法庭,因为YouTube公司没有得到他的允许就将他的摄影作品发布在其网站上。环球音乐公司也在考虑是否以侵权为由对YouTube公司提出起诉。

  然而,正所谓树大招风,波士顿的Spark Capital公司的一般合伙人托德达格里斯称,市场价值高达1300亿美元的Google公司比未上市公司如YouTube公司更容易招惹到法律官司。达格里斯说:“一旦Google公司开始运行它的印钞机,将有更多的钱陷入危险之中,更多的投资者和投机者会趋之若骛。但是,在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意之前,你不应该用别人的内容来为自己赚钱。”

  那正是YouTube公司打算做的事情。YouTube公司的高管在宣布收购交易前几个小时的时候称,它们已经与CBS公司、环球音乐公司和索尼BMG公司达成了内容协议。根据签订的内容协议,YouTube公司可以将得到那些公司批准的受版权保护的内容发布出去,作为交换它必须将一定的广告收入分给那些公司。 YouTube公司与通用电气公司旗下的NBC公司和华纳音乐公司也签订了类似的内容协议。

  YouTube公司还将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来进一步消除Google公司对其侵权问题方面的顾虑。它将采用一种新技术来阻止用户上传受版权保护的视频资料。而版权所有者可以自行决定是允许该内容被发布出去并获得一定比例的广告收入,或者不允许那些内容被发布出去。为了禁止用户们将电视剧和电影上传到网站上, YouTube公司已经对用户上传的视频文件大小进行了限制,用户上传的视频内容的播放时长不得超过10分钟。

  索尼BMG公司的全球数字业务总裁托马斯黑塞说,索尼BMG公司与YouTube公司签订协议之后,双方之间的所有版权纠纷都迎刃而解了。他说:“我认为这项协议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因为它让我们可以主动去迎接视频社区时代。因此,我们也得以利用它将我们公司的艺人与他们的歌迷们连接起来,而且这么做还可以在保护我们公司的版权的同时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收入。”

  在宣布收购交易的电话会议上,YouTube公司的创始人查德赫尔利说,被Google公司收购之后,YouTube公司就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其网站上的视频资料,确保遵守版权法的各项规定。赫尔利说:“我们一直都非常尊重版权所有者的权利。经过这项收购交易之后,我们在遵守版权法方面就可以比以前做得更好。我们也可以让用户们对此多加注意。”Google公司和YouTube公司的高管们还表示,他们将努力促成公司与更多的重要媒体公司建立起更多的内容共享合作关系。

  电子边界基金会的代表律师杰森舒尔茨说,由于侵权问题难免会发生,虽然这项交易可以适当减少Google公司所负的主要责任,但是它始终无法完全将耗时耗财的法律诉讼置之度外。舒尔茨说:“至少这些签订了内容共享协议的版权所有者是不会再找Google公司的麻烦了。” Forrester Research公司的乔希博洛弗说:“但是这可不是万能的免罪卡。受版权保护的视频问题依然存在并将持续存在下去。如果80%的内容供应商都与YouTube公司签订了内容共享协议而另外20%的内容供应商没有签,那也足以致YouTube公司于死地。”

  为了避免被其他的内容供应商起诉,YouTube公司必须确保大部分受版权保护的内容不会出现在其网络上。这也就意味着它在使用系统自动监视用户上传的内容之外还必须聘用一些员工来人工审查用户上传的视频内容。另外一些相对较小的视频共享网站如Revver就是使用的这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应用到YouTube身上时可能会比较困难,因为YouTube网站上的视频内容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YouTube网站每天上传的视频数量已经超过了1亿件。 而Revver的视频库中的视频数量要少得多。

  August Capital公司的合伙人大卫奥尔尼克称,侵权诉讼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不是会不会发生的问题。侵权诉讼是肯定会出现的。奥尔尼克说:“问题是,这些侵权诉讼是会被大型媒体公司提出来还是会被小型媒体公司提出来?”奥尔尼克说,媒体公司们现在越来越倾向于合作而不是上诉了,最终侵权诉讼的问题可能会得到圆满的解决。但是显然这一点在近期是不大可能实现的。

  如果YouTube公司的内容合作伙伴在决定YouTube可以使用的视频内容上管得太宽太严的话,或者等到内容得到审核之后才允许上传的话,那么它肯定会丢掉一部分用户。 Spark公司的达格里斯说,太严厉的限制政策可能会扼杀视频网站的魅力和活力。达格里斯说:“YouTube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功正是因为它的自由、灵活促成的。 现在它们不得不接受一定的管制了。 如果它变得循规蹈矩的话,人们是否还会对它感兴趣呢?”

  要想取得成功,Google公司必须吸引更多的广告商到YouTube来,同时它还必须在管理和放手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对于Google公司这样的大型上市公司来说,这个任务是非常难的。因为它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业绩成长和盈利状况。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当Google公司还没有上市之前,没有选择去收购MySpace公司的原因所在。它以9亿美元的价格买断了在MySpace网站上打广告的权利,而将其他的问题留给了MySpace公司上面的新闻公司。然而,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似乎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因为Google公司不想让雅虎公司或者美国在线公司也来插一手。业内传称雅虎公司和美国在线公司也对MySpace很感兴趣。

  也许只有Google公司可以既把YouTube的管理带入轨道,同时又保证它仍然受到用户们的欢迎。业内分析师预计,仅在明年一年,YouTube网站就可以为Google公司带来2亿到3亿美元的广告收入。纽约市专注于媒体和技术业界的投资银行 Marlin & Associates的执行合伙人肯马林说:“Google公司很善于利用内容来赚钱,往往别人赚不到钱的地方,它也能赚到钱。这项收购交易可能会产生的后果谁也说不准。这片市场的潜力实在是太大了。”

某wiki页面对雅虎的记录

YAHOO!是英文“农夫”、“粗汉”的意思,不过YAHOO!公司的中文名称“雅虎”却很可爱,就像“虎队”中的“乖乖虎”。在首批于互联网络上崛起的公司中,YAHOO!是一家白手起家的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的“车库传奇”,再现了20多年前苹果公司乔布斯创业的精彩一幕。不过,YAHOO!幸运得多,不到一年,便筹集到9亿多美元的发展资金。


  杨致远,一位20多岁的台湾移民,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时,与同窗DAVID FILO(29岁的美国青年)——两位Internet网上老手——合作,为方便上网查找资料,编出一个专门用于整理INTERNET上各个节点资料的程序,并于1994年4月正式在互联网上推出。1995年4月12日,YAHOO!正式在华尔街上市,上市第一天的股票总价达到5亿美元,而YAHOO(雅虎)1995年的营业额不过130万美元,实际亏损63万美元,直到1996年底,才赚了区区9万美元。

  YAHOO!没有微软庞大的财力,也没有SUN那样成熟的经验和技术资本。甚至网景公司,克拉克与安迪森这对“梦幻组合”,创业时还有克拉克带来的400万美元。YAHOO!两位创造人几乎是从零开始的,当时他们还只是两名穷学生。

  YAHOO的成功在全美以至台湾刮起了一股创业旋风,大学生们不再追求进入待遇优厚的公司或者攻读什么MBA,他们二、三个自成一伙,杀入互联网络,像当年开拓西部荒野的牛仔,义无反顾。他们中有很多是华人青年,像目前全球最热门的中文站台“华渊”,便是几位台湾青年学生联手开办的。如果不是克拉克与安迪森绝妙的营销手段,网络“金童”的光环很有可能会落到YAHOO!两位创始人的头上。

  事实上,YAHOO!股票上市首日便上涨154%,而网景上市的第一天,才上涨102%,其它一般公司不过百分之几。这家刚上市公司的股票引得各界人士争先购买,致使股价疯狂上涨。一夜之间,一位华裔青年名垂青史,步入亿万富翁之列。这无疑为美国这个崇尚个人成功的国度,再次树起青年一代的偶像。创造这个神话的就是杨致远和他的公司YAHOO!。的确,今天,YAHOO!已成为网上居民首选的查询工具。

  1997年元月,《今日美国》为全国信息网的网络族筛选“内容最丰富、最具娱乐价值、画面最吸引人且最容易使用的网络站台”,结果发现“雅虎(Yahoo)”连续数周在内容最优良、实用性最高、最容易使用等项目上夺魁。相信每一位新入门的网络用户,好不容易获得上网成功的喜悦后,接下来面临的便是——我要到哪里去参观——这个现实的问题。经过一阵子的摸索后,你便能体会到为何搜寻引擎会那么炙手可热的原因了。

  对于网络生手来说,搜寻引擎就像是一位亲切的导航解说员,如果你想查询资料,它就像一位称职的图书馆管理员。YAHOO!公司可以提供世界性INTERNET导航服务,它是在Web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信息和显现指南。两位创始人也因开发YAHOO!所做出的轰动性贡献,被国际电脑界誉为“非凡的创造性劳动”。因此,有报纸称:YAHOO!和18世纪植物学家LINNAEUS一样,重新组织了世界。YAHOO!在用户数量、信息量、广告客户数量、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已成为业界领先者。


1.商业眼光
  YAHOO!的成果证明,眼光等于50%的成功。很久以来,互联网络聚积了大量有用的文献和软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财富虽然丰富,但却没人管理,散布在全球各地。以往,你为了寻找一套软件,可能得先查美国的主机,再看看日本,说不定还要绕到欧洲,用户要想找出和某一项目有关的文件、档案可能要花上大半天。仿佛一位进入宝山的年轻人,望着不远处、满布四周、闪闪发亮的宝石,却不知如何拾取。对于新手而言,那些把资料集中在一处的网络搜索站台则是他们的救星,这些搜索站台让他们不致于迷失在Internet内的信息汪洋大海之中。

  YAHOO!的眼光便在于此。

  YAHOO!,正像一幅寻宝图,人们只要告诉它想要什么,它就会自动指出前进的方向。“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建立自己感兴趣的专用数据库,但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我们所做的,就是为人们提供一把进入这些神奇世界的钥匙”,YAHOO!的创始人,以这种通俗的语言来形容他们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些专家不无夸张地说:“INTERNET有朝一日将改变整个世界,但若没有YAHOO!,恐怕连门还摸不着呢。”

  “在美国西部的淘金热潮中,不管淘金的人们是否发财,但那些制造圆锹、十字镐、牛仔裤的公司,都真正发了大财。”YAHOO!便是第一批在INTERNET互联网络上面“制造圆锹、十字镐、牛仔裤的公司”。


2.经营INTERNET
  YAHOO!只是INTERNET上搜索不同层次的索引工具。它不过把所有站点重新排列,并把它们归于不同层次的目录上。那么,是什么使YAHOO!一举成功呢?YAHOO!看到了INTERNET巨大市场后面的更大的商业利益。YAHOO!在免费为世界提供Internet地址的同时,把所有申请地址的公司纳入自己的轨道,通过在主页上为其做广告而获得利润。1995年,YAHOO!公司的净收入中广告占93%。

  YAHOO!一边面对着成千上万的著名企业,一边联系着成万上亿的用户。这就不难理解,一个只有49人的公司,凭借260万份普通股,却造就了两位亿万富翁的原因。YAHOO!的INTERNET策略可谓出其不意,独辟蹊径。表面上看,YAHOO!免费提供3W地址。实际上,它已买断了用户端上所有公司、机构、个人的INTERNET注册权。据1996年2月的统计,YAHOO!平均每天收到3000个Web站点申请。

  华人企业家李嘉诚先生曾经说过:“你去找生意做,生意很难做;生意来找你,生意就很好做。”今天的YAHOO!每天都要忙于处理世界各地潮涌般的客户。YAHOO!靠的不是什么营销经验,事实上,两位学电脑的书生,的确不是IBM营销专家的对手。但他们确实有眼光,你也可以说他们运气好,占住了网络上一块最有利的黄金宝地。


3.业绩非凡
  短短一年间,YAHOO!已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客户资源,获得与商业界巨头合作的价码。DIGITAL公司是电脑界的元老企业之一,他们开发的AltaVisTAWWW检索系统是互联网络上最优秀的网络服务系统,在许多计算场合和用户查阅应用方面它都是顶尖的索引,并赢得多项大奖:包括年度“CeBIT1996”Web主机奖、《Internet世界》杂志授予的1996突出服务工业奖以及授予最佳INTERNET工具“1996CINET”奖。

  “我们的策略是继续与能增强YAHOO!用户经验的专家合作,”YAHOO!公司的总裁在引进DIGITAL公司先进技术时说:“与DIGITAL的合作使我们能够在未来几年继续拥有最好的消费者INTERNET指南。作为全球性大公司,DIGITAL承诺继续开发ALTAVISTA.这对YAHOO!拓展其国际业务很重要。”折服巨头的YAHOO!还接连设立了YAHOO!Japan(日本)、YAHOO!EUROPE(欧洲)、YAHOO!Canada(加拿大)部门,加快全球化的推进速度。


4.全球战略
  随着网络环境的多元化与其它公司的竞争,YAHOO!也一直不断地推陈出新,希望仍能成为网友们在网络上来来去去的中心站台。在网络上的信息日益多元化与丰富之际,专业化与地域化已是必然趋势。YAHOO!公司推出了一项称为GET LOCAL(“本地联线”)的新服务,提供全美3万个以上城市的地域性线上资源导览服务。使用者可直接连上地区站台,或是在YAHOO!的主站台上以浏览或输入区域号码的方式查询有兴趣城市的资料。GET LOCAL(“本地联线”)将自动创造出一个专属于该地区的首页,其中包括地方新闻、当地体育运动比赛结果、气象资料及其它各种当地信息。

  YAHOO!另一项准备展开的业务就是他们希望在广告模式之外,也能借由参与电子商务市场赚取佣金。“如果我们把人潮带进一些贩卖商品的网站,我想他们会乐意付我们部分的交易金额”。

  YAHOO!还开始提供免费线上交谈服务YAHOO!CHAT(“YAHOO!聊天室”),再度证明了它不想只做一个目录或网络导览服务站台,而是想成为一个网络社区中心的雄心。

  除聊天的功能之外,YAHOO!CHAT(“YAHOO!聊天室”)也会与如运动或娱乐等较热门的目录区结合,让同行们能相互交换信息。此外,YAHOO!CHAT也准备将一些如运动比赛成绩或地方新闻等内容在适当时机对特定的聊天室进行广播,以增进谈话气氛。

  由于意识到YAHOO!的用户大多数会是年轻人,YAHOO!还特别设计了一个称作“美妙链接”的目录,用他们的话说,在这个目录中,包含了当今最有趣的话题,你可以从中查到美国联邦调查局通缉的十大罪犯,也能调阅到关于航天飞机的很多细节。

  与此同时,年轻的YAHOO!公司也没忘记不断扩充自己的世界版图:YAHOO!为MICROSOFT IE3.0提供WEB搜索工具;YAHOO!与ZIFF.DIAVIS共同开发INTERNET市场;YAHOO!公司合作ALTA VISTA提供3W查找服务。

  YAHOO!还在发展自己的YAHOO!家族,如用于搜索主题的YAHOO!COMMPUTING和YAHOO!INTERNET,用于统计的YAHOO!LIGANS,用于地区搜索的YAHOO!JAPAN和YAHOO!CANADA。

  如果说INTERNET是信息的汪洋大海,YAHOO!则为其提供了一份详细的“航海图”。当互联网络风潮刮起,YAHOO!公司又看到了在儿童、亲子市场的潜在商机。他们开发了专供小朋友检索的“小雅虎”(YAHOO!LIGANS)“小雅虎”纯以幼教信息为搜寻范围,反制线上泛滥的色情和暴力内容,获得了老师和家长们的广泛支持。

  1998年7月17日,在洛杉矶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办公室里,华纳兄弟在线公司的大头头们聚集在巨幅电视屏幕周围,但是这一次看的不是兔宝宝、达菲鸭,或是其他什么有名的华纳卡通片。他们被内部幻灯片中出现的一个黄色的庞然大物“吃豆先生(Pac Man)惊呆了。它的名字就是:雅虎。它的目标:几乎什么都不放过。

  迷惑不解的公司高级经理们眼看着雅虎从互联网蕴涵的最佳商机中吃出一条血路。它先一口吞下CNN和路透社控股公司这些新闻巨头的网上新闻发布权;接着它转向电子商务,独吞了和书商亚马逊(Amazon.com)公司及音乐制品公司CDnow等零售商达成的交易;这个贪婪的小东西一路狂吃不止,吃下互联网的传统项目电子邮件和聊天室,最后停在了娱乐业的跟前。华纳兄弟在线公司高级副总裁詹姆斯•莫罗绍克说:“雅虎正日益壮大,钱也越赚越多。”然而不能听任它再这样下去了,他告诉部下:华纳是会反击的。

  华纳兄弟在线公司是媒体巨擎——时代华纳公司的下属部门,雅虎这个小小的暴发户怎会进入它的雷达网呢?在短短的3年里,雅虎由一家普通的网上搜索服务公司摇身一变,成为网络的全才全能,提供一系列令人目眩的服务和信息。需要每日关注新闻、股价、天气和电子邮件吗?访问雅虎吧。想找房子、制订退休计划或是研究埃博拉病毒?对——还是找雅虎。它甚至还是一些网虫的聚会地,他们在这里整日玩联机21点游戏,购买高级手工制作雪茄,或是进入英雄公司的游戏天地。


牛气冲天
  多元化的选择使雅虎一跃而成为互联网第一站点,每月登录4000万人——多过每周收看NBC最受欢迎的电视剧ER的3000万人。至于雅虎的股票,目前正是牛气冲天,涨到它1996年首次公开上市(IPO)价格的23倍:这使公司1998年8月25日这一天的资本市值达到了91亿美元。

  当天雅虎97.5美元的股价是它1998年预期每股32美分收益的305倍——这着实令人吃惊!因为与之相比,作为电脑行业先驱的微软公司,其股价也只为每股收益的52倍。雅虎总裁蒂莫西•库格对此一点也不担心:“我很难说股份有点离谱,因为我们一开始就要让雅虎成为任何人都能够连接到任何地方的惟一的一个站点。现实世界里没有任何东西可与它相提并论。”

  这么一来,难怪像华纳兄弟和沃特•迪斯尼这样的传媒公司会为怎样对付这家硅谷公司忧心忡忡。成败攸关的并不仅仅是如何吸引目前9000万上网者的注意力,这是一场数字领域的“淘金热”,各个公司都拼命标榜自己是下一世纪信息巨人。在网上站点间来回穿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业已问世十几年的电视所拥有的观众人数,并且互联网的增长没有任何减缓的迹象。据国际数据公司称,到2002年,在全球范围内将有3.28亿人使用这一广为延伸的信息传送渠道。

  网上一代出现之迅速超过人们的预料,伴随他们成长的不是报纸和电视新闻,而是咖啡和闪烁的电脑荧光屏。据市场调查公司Strategis集团的统计,约64%的上网者比上网前看电视的时间减少,48%的上网者阅读的时间也少于从前。突然之间,若不去吸引互联网群体的目光、迎合他们的心思、攥住他们的钱包,要想成为传媒巨人似乎前景黯淡。雅虎最大的股东之一,Waddell &.Reed的投资公司高级副总裁阿贝尔•加西亚说:“对于雅虎,你不能像衡量价格与销售的关系一样来衡量它的重要性。你必须把它看作21世纪的新型传媒公司。”

  其前景可能会极其诱人。与传统媒体不同,全新的互联网一族不仅提供信息和娱乐,它还将提供对其施加影响的方式。就像“新时代”时的杂货店一样,新传媒公司贮存了新闻、商品以及所有热门小道消息。举例来说,消费者可以在这里得到长期按揭利率的最新消息,然后找到房地产经纪人,查看一下理想中的房子,尔后申请购房贷款,而这一切都可以在一间屋子里完成。成交之后,新传媒公司则从中收取一笔费用。


盛装之门
  这种有利可图的、一站式网站方式成了当今互联网上最让人垂涎的生意。说来奇怪,人们送给它一个平淡无奇的名字叫做“门户”。这些通向网络的大门被打扮得花里胡哨,装满了众多的好东西,网站经营人希望这能让网上浏览者聚集于此,而不再去别的站点。而且像所有出租率高的城区一样,他们可以收取更高的广告费,同时也从用户的电子商务消费中赚得钱财。朱庇特通讯公司宣称,到2002年,仅网上购物一项所涉及的资金就可望达375亿美元之巨。

  这并没有逃过传媒界巨头们的眼睛,他们蜂拥而入,那阵势就像一大群轻浮的十几岁的青少年挤进一辆大众“甲虫”小车。1998年7月,NBC公司耗资600万美元购买了Cnet公司正在苦苦经营的Snap!门户站点19%的股份。迪斯尼公司也很快斥资7000万美元,用Starwave公司的多数股权换取对手Infoseek43%的股份。知情人士说,Excite公司已与几家传媒巨头有过接触,其中包括时代华纳。用摩根•斯坦利Dean Witter的互联网分析员玛丽•米克的话来说“竞争正在加速,其步伐已经从啪嗒啪嗒地行走变成咯噔咯噔地疾行。”

  几乎一夜之间,激烈的竞争变得让人胆战心惊。现有的门户站点如Infoseek用传媒公司的钱养得兵强马壮,电视网络公司则表示他们无意任由互联网暴发户们独霸天下。微软及网景公司等技术大腕带着他们强有力的竞争武器——浏览器,也加入到这场争抢之战中。从美国在线公司到通用电气公司,这些巨头们都摆出作战的姿态。他们的头号敌人:雅虎。对手CNET总裁哈尔西•迈纳说:“雅虎有史以来将头一次难以抵御别人的进攻,在今后的9个月里,情况将大不相同。”如广告牌一样成了过眼烟云?

  新生的受到鼓舞的竞争对手的火力已经够让雅虎担心的了。然而它有可能面临一个更大的威胁:如何让美国企业界信服,他们为网上广告所花的钱能换来巨大效益。数量不多但仍在不断增长的公司开始怀疑门户站点给他们市场营销努力所带来的价值,这种怀疑或许会让Forrester调研公司的预测化为泡影,该公司曾预测到2003年全世界广告支出将达150亿美元。

  例如,Charles Schwab公司已不再向美国在线公司支付数百万美元,在其金融频道上做专题广告,因为他们说只有不足5%的客户通过美国在线访问Charles Schwab的网站。Schwab负责电子经纪的高级副总裁玛莎•迪薇说:“在消费者看来,门户站点上的广告有点像路旁的广告牌。用不了多久,这些广告就成了过眼烟云。”

  果真会这样吗?雄心勃勃的雅虎距离昔日黄花只有一步之遥了吗?分析家们早已预测说,在大批已经加入的玩家中,只有少数人能在这场门户网站混战中生存下来。他们还警告说,加剧的竞争与日益增长的网上站点数量会使广告这一重要收入变得极为微薄。1998年,门户站点可望吸引15%的网上客流和北美67%的广告支出(合8.7亿美元)。然而到2003年,据Forrester公司称,他们将会赢得20%的流量,广告收入却只有30%,即32亿美元。Forrester公司分析家克里斯•查伦说:“这才是对雅虎真正的威胁。”

  大多数专家把赌押在美国在线公司身上,它拥有1250万用户,占网上家庭用户的36%。也有的倾向微软,理由就因为它是微软。尽管这位软件巨人的在线服务微软网络让人大失所望,它的新门户站点MSN.COM有望在网民中获得成功。

  然而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还是只有区区600人的雅虎。是它首先推出详尽的搜索服务,首先成为上市公司,首先获得年盈利,首先在电视上播出它蹩脚的名字,从而跻身于传媒主流。

  现在,雅虎许诺要进入门户站点从未涉足过的领域——电话、电视、寻呼、掌上记事本等等。库格和手下狂热地工作着,目标是到1999年初雅虎的动感网页能无处不及,无所不在。


网络之星杨致远
  要进入一个国家,需要通过它的国门。要进入一座大楼,需要经过它的大门。同样的,要进入因特网世界,也需要经由它的网络门户。网络门户提供各种各样站点地址,使用户很快就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因此在网络时代要获取财富扩大“疆土”,便要通过网络门户来实现。

  在众多网络门户中,最著名的要数雅虎(Yahoo)。它被视为网络时代成功的楷模,成为许多创业者崇拜的偶像。尽管雅虎创业不过三年,股票上市也才两年,但它的辉煌业绩足以令所有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通过雅虎进入因特网的人每月有4000万人,比收视率最高的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节目每周收看人数3000万人还要多。雅虎的股票成为天价,两年后已是1996年刚上市时的23倍。1998年8月25日它的股票价格为97.50美元,是1998年计划每股红利32美分的305倍,公司市值达91亿美元。连计算机产业盈利首户微软都感到震惊,因为它的股票价格才是其预期红利的52倍。据美国《商业周刊》1998年12月18日公布的数据,雅虎是1998年股票增值最快的公司,股值增长率达455%,居第二名。

  雅虎是由中国台湾人杨致远(Jerry Yang)创立的,他生于1969年,1993年他和费罗(Filo)一起成为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研究生。他们喜欢在万维网上冲浪,并把他们所喜爱的站点编成一个名单以便寻找。有次他们灵机一动,决定将这一名单在网上公布,供网友使用,并将这一名单叫做“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通往万维网的杨致远指南)”。没有料到这一行动大受欢迎,发生了轰动效果。于是,1995年他们便放弃了写毕业论文,而专门从事创建网络门户的工作,并把主要站点的名单起了新名字“Yet Another Hierarchical Officious Oracle(另一层次式的正式指南)”,它的缩写词Yahoo便成为这一网络门户的名字。

  现在雅虎正面对着激烈竞争,竞争中最强大的武器便是其驰名品牌。有了它便有人愿向它投资,有了它就有更多的人愿意光顾。据统计,现在有51%工作中的网上冲浪者和42%家庭中的网上冲浪者在使用雅虎。预计2002年时雅虎的广告收入至少是所有网络门户总和的四分之一,这就是雅虎在竞争中的优势。

  雅虎虽只有600人,但却正在开拓网络门户以往没有涉及的领域,例如要使门户通往电话、电视、字显BP机、掌上型设备等。1999年雅虎生动活泼的万维网网页将可以接受来自任何装置的往任何地方的访问。雅虎还向国外发展其业务,它正以9种语言在不同国家运营,其中包括澳大利亚、中国、德国、日本等,雅虎的信息流量中,大约有30%来自北美以外的国家。

  由于雅虎不断壮大,它的股标价格涨势使微软都大吃一惊。雅虎股票涨幅为其1999年预期的红利增长率4.1倍,而微软的只有2.7倍。要使雅虎的股票能和微软一样物有所值,1999年它的盈利应增加66%,但分析家们预测它只能增加45%。另外雅虎自己也认为它的毛利率只能达到88%,而微软的毛利率可达到92%。尽管这样,雅虎的股票却更加走俏。这是因为人们看到了它的前景,认为它有潜力成为第一个因特网巨人。由于用以前的理论无法说明雅虎的股票何以会这样高,于是1998年7月10日有人提出信息业中的另一个法则“雅虎法则”。

  在此之前,摩尔法则说明微处理器的计算能力每18个月翻一番,但价格却降低一半。梅特卡夫法则说明网络的价值同节点数目的平方,也就是用户数目的平方成正比。雅虎法则说明金钱(财富流量)同信息名义价格和货币收入之间的比值存在内在关系。它用以解释雅虎股票在实践上背离工业社会的规则(即股票市值与物质资本市值应有一定对应),说明何以信息市场上的股票价格会和资本市场上的财务收入出现如此悬殊的差别。

  按照工业社会的理论,认为信息业不能创造财富,只有工业创造财富。雅虎这样高的收益,照理不应归他所有,是雅虎通过“心理”手段,把本应归于工业家所有的财富“再分配”给信息家。因此市场应当恢复秩序,雅虎的暴利应该被剥夺。


蒂莫西•安德鲁•库格
  蒂莫西•安德鲁•库格一点也不像一个业已成名的硅谷大腕。作为互联网野心家雅虎的首席执行官,他不去使用怪怪的网络名词,而是讲着T.K.式语——一些带着他南方特色的俗语。比如,库格把空洞的想法叫做“Mambypamby”。而“负鼠综合症”意指雇员临危失色时的优柔寡断。还有“划艇综合症”,说的是那些耗费过多时间顾后而不是瞻前的人。

  谁也不会因此而责怪库格。这位47岁的公司主管自从1995年8月为雅虎掌舵时起就一直超负荷工作。他的商业头脑——来自于所拥有的3个工程学学位和15年从事高科技业管理的经验——对公司的成功不可或缺。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仅为29岁。更确切地说,库格是被令人窒息的网络狂热者所包围的环境中的理性之声。董事会成员迈克尔•莫里兹说:“他极具决断力并且异常专注。”他是在面试了近10名候选人之后敲定让库格担任这一要职的。

  这并不是说库格为人死板。但只要身为商人,他就不太会参与那些滑稽透顶的行径。举例来说,在1996年公司上市之前,创始人杨致远和大卫•菲洛自称雅虎首领(Chiof Yahoos)。人们还恳求他当大首领(Chiof Chief Yahoo),但库格坚定地回绝了。他也没有像另一位经理一样,在臀部纹上公司标志。并且他谢绝了本刊将其一头波浪形灰白色头发喷成公司黄紫标志色的请求。


畅所欲言
  作为雅虎的第六个成员,瘦长的库格很快就影响了公司。刚刚出了斯坦福校门、又在互联网中逍遥惯了的公司创始人们,不情愿把他们的站点变为一家受广告驱动的企业。但是注重现实的库格说服他们,告诉他们有钱赚,同时他们仍然可以提供雅虎的在线免费服务。

  库格让他们回心转意,并不是靠挥舞着自己的资历来压制他们年轻的声音,而是通过畅所欲言的——有时甚至是费尽心力的——辩论建立起共识。即使在今天,库格还和雅虎创始人们以及公司经营主管杰夫里•马里特一起,共同讨论解决最紧迫的事宜。杨扮演的是胸怀大志的热情小伙;菲洛是保守的技术奇才;马里特是满脑子生意经的行动主义者;而库格,则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雅虎策略中采用的方法简直可称为疯狂。的确如此,公司的座右铭就是这么要求的:行狂而不行痴。这条原则在雅虎的品牌战略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流行而不前卫,易用而不流于简单——借助脍炙人口的加州形象,它正努力创造新一代时尚追随者,就像人们当年对苹果公司的麦金托什电脑的追随一样。


品牌生财
  现今,雅虎的名字几乎爬上了每一处可能的平面。在圣何塞SHARKS的冰球场,它刻在扎伯尼刨冰机上。它裹在口香糖的锡纸上。它印在“机灵鬼”玩具、降落伞、滑雪板、帆船、冲浪板、游游拉线盘,还有卡祖笛上。紫色和黄色的字母很快就会出现在鞋子上,在CD唱盘上,在电视剧《ER》以及即将上映的让•哈沃德的电影《ED电视》之中。最绝的是:雅虎几乎连嘴皮子都没动就得到了这一切宣传。初创时,公司还需采用互换广告的方式,然而现在——因为拥有自己的品牌——它得到了很多这样的免费好处。

  说实话,雅虎这个牌子是公司最大的财富。尽管诸如Excite或是Infoseek这样的对手在信息、服务以及网上购物方面能与雅虎相匹敌,但是没人能望其品牌营销的项背。根据Intelliquest公司的数据,约44%的互联网用户知晓雅虎——多过知道Excite和Lycos,甚至包括微软的人数。只有美国在线公司和网景公司比雅虎更为人所知。“名字里包含了产品的承诺,”市场和品牌调查公司I eo J.Shapiro & Associate高级分析人员欧文•沙皮罗说,“它坚定了这样一种信念,就是一旦我访问过了雅虎,我就愿意一直雅虎下去。” 维斯(ZIFF.DAVIS)董事及首席执行官埃里克•希波说。

  似乎库格早就注定要掌管这家公司。从7岁时起,企业家精神就贯穿他所做的每一件事中。他的父亲是机修工,也是机械师,曾教他组装发动机,这门手艺伴随他在弗吉尼亚州亚利山德里亚长大。后来,在斯坦福读研究生时,他重新组装学生汽车的发动机,并且创立了一家公司,为海湾区(BAYAREA)的公司进行工业设计。

  库格于1983年带着他的文凭和手艺到了摩托罗拉,在其经营管理部和风险资本集团工作了9年。在那儿,通过决定是否要在有前途——也可能没有前途——的商业计划中投入数百万美元,他学会了驾驭风险之道。其后他到西雅图Intermec公司任总裁,在位3年中使这家数据通讯产品制造商的销售额增长近50%。

  现在,把雅虎变为一个赚钱买卖对库格来说似乎像组装发动机一样驾轻就熟。他说:“我像是兜了个圈子又回到了原处。把原配件组装成能运转的东西,这整个过程让我很感兴趣。”

  还让库格感兴趣的是以时速120英里的速度赛车——最近在赛车学校玩过几次,不过只是模拟游戏。在家里,离异的库格从收藏在卧室中的三把名贵吉他中抄出一把,自娱自乐。有空时,他就飞回久别的、仅和微软的比尔•盖茨隔着华盛顿湖相望的家中,去看看西北大学的老友。

  这些日子,他已无暇这样尽情地享受了。库格正与互联网时钟齐步前进——这一时钟走得比世界上线条最流畅的赛车跑得还快。现在人们对雅虎寄予了厚望——1998年8月25日该公司资本估价为91亿美元。他要好好地管理公司。库格说:“硅谷中许多人自始至终都在想一个问题:‘我怎样才能赚大钱?’我想的不是这个。”在搬到加利福尼亚一所像样的房子里之前,他住在一套只有一间卧室的简朴的公寓套房里。“我感兴趣的是,如何把赚钱的生意做大。”他给自己干得也不赖:他的雅虎股票值2亿美元。这对于一个来自弗吉尼亚的机械师来说算是不错的了。


雅虎(Yahoo):新世纪的媒介骄子
  对巨额无形资产的确认是风险投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Yahoo!尚未营业,没有销售收入,没有利润,但风险投资公司已确认他们拥有400万美元的资产了。公司成立刚刚一年,两位创业者就从穷学生一跃变成令世人瞩目的亿万富豪了。

  从1997年至今,一个以紫黄两色为幸运色的纯网际公司在美国科技股排行榜上力挫群雄,以900%的年增长率的优秀业绩揭开了“科技股世纪末狂潮”的序幕:

  著名经济杂志《纽约观察者》资源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弗•释伦将该公司评为“网际精英索引”的第一名;

  公司内部的会议室被冠以各种稀奇古怪的名字:“鲜血”、“冰雹”、“浓雾”、“蝗灾”、“沸水”等,圣经中的人间苦难被一个不落地罗列出来;

  一群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的年轻人聚在会议室里打弹子,广播声嘶力竭地咆哮着北欧的“死亡摇滚”;   创始人之一,一位台湾移民,29岁,戴一块5美元的手表,正在聆听广告部主管一个价值400万美元的计划书报告;

  另一位创始人,一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32岁,穿着皱巴巴的牛仔裤和印有司标的T恤衫,在走廊的自动售货机前站了很久,希望能找到几个硬币买罐可乐,但却失败了。值得一提的是,此人光着两只脚,而且据说他从来都是这样;

  这个公司目前市值53亿美元;

  这个公司就是雅虎(Yahoo!)。

  上过互联网的人,没有不知道雅虎的。雅虎不仅是互联网上一个著名站点,而且它的存在还改变了美国人的网上生活方式。现在雅虎已成为世界上最有名气的品牌之一,无形资产至少价值几十亿美元。拥有雅虎这一品牌的雅虎公司也成为全球信息产业新崛起的一颗最耀眼的明星。

  像计算机时代的许多公司一样,雅虎开始于一个后来被证明是好的想法,这个想法先是变成了一个爱好,后来才变成了创业者全力以赴开拓的事业。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风险投资。也正是风险投资,造就了雅虎的辉煌;也正是风险投资,成全了创业者的梦想;也正是风险投资,实现了创业者个人财富以近乎“光速”在积累。


1.“天使投资”与雅虎的成长
  美国网络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风险投资”,股票上市公开发行创造了“财富神话”,雅虎(Yahoo!)、美国在线(AOL)、亚马逊网上书店(Amazon)等网络公司的成功上市,使企业家们的创业梦想一夜成真。

  美国网络股票涨疯了,这超出一般人的理解范围。网络股价格的急速飙升是“财富来源于创造”的“新经济”理论的明证,还是“非理性市场表现”吹出的特大泡沫,目前还未有定论。人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是网络股上市所形成的热潮,股价持续飞升,即使稍有回落又马上掉头上扬。这种“市场氛围”无形中降低了股票公开发行的风险,增加了“风险投资”人的回报。在“网络股必赚”的市场信心支撑下,许多风险投资新手也跃跃欲试,他们当中有不少曾经就是网络企业的创始人。看到风险投资在1995—1997年的平均回报率达41.2%,和过去20年的平均回报率15.4%相比,难怪他们要卷起袖子,加入到“赚钱交响曲”中了。

  当时,Netscape发布了其第一版浏览器的测试版;第一个发布广告的Web站点也已经出现;大众传媒开始大量报道因特网现象;风险投资基金也闻风而来,涌向Web站点。

  雅虎的方便快捷吸引了太多的人,继续使用一个学生的网页来实现这么大的通讯量是不可能的。雅虎的软件和硬件都需要升级,而这已经不是两个在校的学生能完成的任务了。于是,他们找到学校方面,打听是否能把自己的这套检索软件送给学校,由学校来升级和经营。如果学校实在不肯经营的话,他们就只好“另寻低就”,去找别的机构了。反正事已至此,对于两个学生来说已经是无能为力了。

  现在看来,这一切对于学校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却很难断定雅虎的发展前途。而要维护这样一个通讯量巨大的网站,人力、物力的投入都会很大。斯坦福大学作为一个教育机构虽然历来很重视技术发明,但三思而后行,没有接纳他们,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当后来“网络思想咖啡屋”采访杨致远的时候,问他:现在雅虎发展成这么大的规模,斯坦福大学是否很后悔?杨致远很客观地回答:“当时的雅虎还不像现在这样是一项明星的技术。对于学校来说,要维护这套检索器是很困难的。在那时,很难看出雅虎能盈利,而如果只是为大家提供一种服务的话,对于学校来说又太贵了。”

  然而,这无论如何应该说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失误。事实上,当时的雅虎究竟是不是一项技术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雅虎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如果选题的方向不正确,即使技术手段再高明,也只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管是对于技术开发来说,还是对于商业拓展来说,应该把用户的需要当作自己的第一目标,当作首选的发展方向。

  也正是在这个时代,“互联购物网”(ISN)创始人之一的兰迪•亚当斯正在夏威夷度假,得知此消息后,立即给杨致远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答应把雅虎放在他们的主机上。

  即使雅虎有了落脚之地,杨致远和大卫也没有想过要赚钱、发大财。当然,他们心里很清楚,已经不能像学生那样当作业余爱好来打理雅虎,而需要认真经营了。既然要经营的话,就不能像过去那样没有固定的收入。因为,经营一样东西,肯定需要有钱来雇人,要给雇员发工资。因此,仅仅有人答应出地方来放自己的网站是不够的,还需要找到钱来经营。

  对他们来说,真正下这样的决心来经营一个网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他们都还没有得到博士学位,如果要搞经营,就不可能继续读学位。况且,杨致远的家里也不理解为什么要放弃学位来做这种没有把握的事。但是,机会总是对具有洞见的人情有独钟。就像微软公司的老板当年放弃学位创建公司一样,这样的机会很可能是千载难逢的。如果真的等到读完了学位,这样的机会早就不再是机会了。

  杨致远和大卫从1995年的3月份开始考虑雅虎的经营计划,打算真正把雅虎作为一个公司来经营。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根据他们自己的统计,每天已经有200万人次访问雅虎,这本身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资源。何况,用杨致远的话说,他们早已知道互联网可以有广告收入。比如,“热线”(Hotwired)从1994年10月就开始收广告费了。这当然还需要有经营方面的知识,幸好美国的教育制度比较灵活,他们二人在斯坦福大学都学过经营管理的课程,而这些知识用来经营雅虎这个刚起家的公司已经足够了。

  此时,单凭两个学生的力量是不够的,杨致远意识到他们需要商业方面的帮助,正巧他有一个老同学正在哈佛大学攻读商业管理,帮着写了一份5页的计划书。拿着这份计划书,杨致远和大卫开始不停地访问风险投资家和风险投资公司。奔波之后每天还要继续分类站点的整理工作,累了只能轮流睡在电脑房,每天的睡眠不足4小时。在被难以想象的工作强度压得几乎崩溃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们找到了Sequoia红杉投资公司。Sequoia是美国硅谷名声最显赫的风险投资基金,在过去的25年中,它投资过数百家高科技企业,其中包括掀起个人电脑革命的苹果公司,开创游戏机工业的阿塔里(Atari),最有名的数据库公司Oracle,网络硬件巨子Cisco。网络传奇Yahoo!则可堪称为杰作。

  这些公司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名称,变成了硅谷的缩影。Sequoia投资的公司有100余家经过了公开上市,许多没有经过公开上市的企业也实现了成功的销售。当Sequoia的合伙人麦克•莫利茨第一次造访雅虎的“拖车”工作室时,“杨致远和费洛正坐在狭小的房间里,服务器不停地散发热量,电话应答机每隔一分钟响一次,地板上散放着比萨饼盒,到处乱扔着脏衣服。”令莫利茨先生大惑不解的不仅是他们的不修边幅,还有雅虎的发展模式,杨致远把它总结为“在Web上提供免费的服务”。而风险投资基金还没有先例投资于免费的服务或产品。

  一向严谨细致的麦克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很快便认识到雅虎的商业价值。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雅虎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契机。当时登陆雅虎的网上冲浪者已逾百万。“任何拥有大量忠实追随者的事物总是有价值的。”杨致远和麦克都坚信这一点。

  与此同时,其他投资家包括MCI、Microsoft、Netscape等也找到了雅虎。美国在线(AOL)则想收购雅虎,他们提出:如果雅虎同意被收购,创业者很快就会变成百万富翁,如果不同意,则AOL威胁说,雅虎就必须面对和AOL的正面交锋。确实,AOL有足够的实力建立自己的“雅虎”;而且他们也有足够实力购买雅虎的一个“竞争对手”。

  Netscape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股票互换,而且Netscape的股票即将上市,比起AOL的股票价值也更高。然而杨致远和大卫拒绝了AOL和Netscape,因为他们要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1995年4月,Sequoia对雅虎的估价为400万美元。(其实这个估计过分保守)。Sequoia公司给杨致远24小时考虑是否接受100万美元的合作建议。“我差点不能忍受他俩的优柔寡断”,Sequoia公司重要合伙人迈克尔•莫兹拉声称,当我们要求他们在10点钟前给予答复时,这两个家伙居然说他们从来都没有在10点钟前起床过,中午再说吧。其实,他们 只不过想多点时间好好合计一下。掘到了这第一桶金子,两人心中更大的冒险便开始了。

  在Sequoia和雅虎之间有两种合作方式,一是将400万美元作为一个公司的总资产,雅虎以原始价格出让部分股权或者说Sequoia以原始价格购买部分股权;二是将400万美元作为公司总资产的一部分,为创业者杨致远和大卫所有,Sequoia向公司注入现金,注入的现金数加上原先评估的400万美元,合计的资金额为公司的资产。不论雅虎和Sequoia之间采用哪一种合作方式,各自的股权比例是多少,都已经不是本文所关心的内容了,因为雅虎毕竟有了自己的第一笔正式的运作资金。

  这里应注意的是:此时,雅虎尚未营业,没有销售收入,没有利润,但两位创业者已经有了400万美元的资产,对巨额无形资产的确认是风险投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有了资金,雅虎正式开始按公司的方式运转。杨致远和大卫雇用了一批工程师,负责分类整理工作。与此同时他们认识到,要想把雅虎发展壮大,管理人才不可缺少。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请来了Tim koogle担任首席执行官。Tim也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曾担任摩托罗拉加拿大公司总经理,杨致远和大卫很高兴能将管理工作交给Tim,大卫继续掌管技术队伍,而杨致远将工作重点放在企业发展战略和公共关系上。

  Tim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创收,每一个页面上都有了旗帜(Banner)广告。Netscape的成功上市已经表明:谁赢得了Internet,谁就是大赢家。目录服务和搜索引擎的竞争愈演愈烈,原来雅虎只是提供其他站点的内容索引,现在直接在自己的站点上提供服务内容,这样就扩大了广告收入的来源,因为广告版面是按页计算的。新闻服务是第一步,11月雅虎开辟了天气预报,1996年春天有了股票证券信息……通过不断增加服务项目,雅虎进入了用户的日常生活,并成功地重新定位自己:不再是通往Web网的大门,而是各种信息服务的综合体。

  Web网上评价一个站点的商业价值在于访问流量大小,雅虎在这一点十分成功。它的方便实用使雅虎的几乎所有用户都成了固定客户。为了进一步扩大稳定的访问流量,雅虎不断开发提供新的服务内容,更多的服务必将带来更大的流量。更大的流量要求更完美的服务,雅虎由此而进入了一个高速良性发展的时期。


2.信息扫描,检索天下
  人们曾把“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当作不切实际的笑话,但在网络时代,你可以是不出户而周游世界……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条高速公路旁,有一片低矮而不起眼的建筑物,这里拥挤不堪,没有一点大公司的气派。这里就是雅虎所在地。杨致远说:“这里是Internet最拥挤的节点之一,每天有100万人探访这个地址。”

  雅虎是一个寻找软件,帮助用户在交互网络上寻找各类信息的“站”。它的名字来自英国19世纪作家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在小说中,斯威夫特描写了一种宇宙间最理想的动物种类,它们的名字就叫Yahoo!。作者描写的这种理想动物具备了人类能够想象到的任何一种优点,而且它们的体形类似跑得很快的马。

  根据这个软件创建者的另一种说法,Yahoo这5个字母同时又是“Yet Another Hierachically  Organized Oracle”的缩写,意即:另一种分层体系组织表。这个说法显得很技术,但没有第一种说法那么动人。

  Yahoo!的中文译名是“雅虎”,好一只温文尔雅的老虎!

  雅虎还有很多奇特之处。Yahoo!在英语里有两个意思:一是欢呼高兴的声音,二是没有水平的人。世界各地叫什么电脑公司、网络公司、信息公司的多如牛毛,两个初出道的年轻人偏偏为自己的公司取了个“没水平的公司”的怪名字。雅虎公司发迹后,信息产业界的一些企业亦步亦趋地加以效仿,把自己的产品、网站取名为Voodoo、Sohoo之类的名字。走进雅虎公司总部,你还会发现许多新鲜事儿:大厅墙壁上挂满了只有小朋友才会感兴趣的壁报;秘书们不吹头发不涂口红,一身打工服装;两位老总也是身着普通的衬衫或汗衫、牛仔裤,按传统的观念看,实在很难把这些现象与收入上亿美元的大公司联系起来。雅虎公司在经营雅虎品牌的同时,好像也在经营着年轻和活力。

  雅虎的站点是一个分类的层次组织,最顶层有14大类:商业、经济、娱乐、电脑科技等,每大类下面有子类层,如娱乐类有幽默、笑话、趣闻、音乐等,音乐又可分歌剧、卡拉OK、流派、机构等,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一直检索到最底层。这才是真正有内容的站点。雅虎覆盖的范围很广,底层约有40万个独立站点,每周还有上千个新站点加入。雅虎的分类层次完全是由杨致远和大卫手工完成的,而不是由电脑完成,这需要极大的工作量,但因其分类索引适合了杨致远和大卫的判断选择,因而内容更加准确有效,这也正是雅虎的精华所在。其他的Web索引站点提供的关键字查找只不过是电脑服务,雅虎则是一个精心构造的Web信息大厦。

  检索站点是用户寻找Internet网上信息最直接和最方便的途径,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检索站点的导航作用越发重要,已成为当今网上最流行站点之一,用户的频繁访问也使要求登广告的客户纷至沓来。

  据1997年1月底“电子广告与市场报告(Electranic Advertising&Mareetplace)”统计,1996年Internet网络广告总值已高达17150万美元,比1995年6350万美元高2倍多,目前广告收入主要分布在几个著名资源索引服务公司,排名为Yahoo!(1900万美元)、Infoseek(1410万美元)、Excite(1350万美元)。

  作为第一家实际开创Internet检索市场的公司,雅虎现有资料量已达16000项目录,30万个网址。目前,它赢得了风险投资家的支持,机构完善,计划明确,预备成为这一市场的大哥大。每天大约有1000万人次访问雅虎的网页,当这些用户在键盘上敲下了Yahoo这5个字母时,雅虎这个名称就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印象,雅虎也顺理成章成了世界上最有知名度的品牌之一。雅虎公司对进入它网页查询信息的用户提供免费服务,每天约1000万人次的访问使雅虎网页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全球性的信息发布中心,正因为雅虎公司在网络信息传播上具有如此地位,使得大量的客户争先恐后要求在雅虎网页上做广告。由于雅虎以分类检索著称,杨致远采用了一种收益显著的策略,将广告出钱多的客户在其有关类别上的排序提到前面,以造成在用户心理上先入为主的印象。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广告宣传效果。

  雅虎每天接到300份申请,申请者无一例外地要求把自己新建立的网址列入该公司的名录中,因为雅虎的网络用户名录之于入网者,就好像电话号码簿对于打电话的人一样重要。杨常常接受邀请给外界做报告,他关于网络的美妙描述使那些中小企业主听得张大了嘴,再也合不拢。《人物》和《滚石》杂志上都刊登了对他的专访,同时,杨的腰包也日渐突出,正在迅速成为Internet新造就的百万富翁当中的一员。这种情形对杨致远和费洛来说真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就好像他们在一块草地上摆了一个卖饮料的小摊,一年后却发现自己已被摩天大楼所包围。他们的好运气来自于他们预先占据的好位置,在Internet年到来之际,这种位置的好处实在说不完。

  雅虎公司的股票于1996年4月12日在美国上市,上市第一天,开盘每股价位定在13美元,最高一度被推到每股43美元,最后以每股33美元收盘,当天公司的股票市场价值高达8.48亿美元。当时杨致远和大卫各自拥有500万股雅虎股票,两人一年之内便由穷学生一跃为亿万富翁,谱写了美国又一篇新的致富传奇。杨致远更已成为继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微软公司的盖茨之后的美国信息产业第三代顶级偶像人物。

  雅虎公司的巨大成功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因为雅虎公司从严格意义上讲从未独立开发出任何新的软件和硬件产品,这与信息产业的IBM、惠普公司、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及网景公司等巨头的成功之道都不相同。为什么雅虎公司能够依靠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软件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其实雅虎成功的关键在于杨致远对信息时代特征的远见卓识的洞察力。在信息时代,知识、信息已经开始取代资本的地位成为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知识可以创造财富,知识和信息的重组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杨致远正因为对此有清楚的超前认识,所以他才能和费洛一起凭借自身拥有的知识和智力资源,比别人抢先一步进入回报率最高的信息增值服务领域,并通过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检索服务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雅虎公司拥有了知识、智力资源和品牌资源这两种信息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后,很自然地能够获得极其丰厚的利润回报,成为信息产业界又一传奇企业。


3.自古英雄出少年,今日英雄出网络
  雅虎有两个创始人,一个是大卫•费洛另一个是杨致远。杨致远1968年出生,并在台湾渡过了他的童年时光,他的母亲是讲授英语和戏剧的教授。在杨致远两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以后,一直是他的母亲抚养和教育着他和他的弟弟。杨致远有一个姨母生活在美国,10岁时,杨致远随家人移民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他坚持认为自己当时是一个比较懒惰的孩子,而且注意力不集中。也许情况确实如此,但他的学业还是完成得不错。杨致远学习起点确实比较低,第一天上学的时候,他知道的英文只有一个单词——shoe(鞋子),但在完成了中学学业以后,于1990年顺利进入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杨致远用4年时间,完成了电子工程系本科及硕士学业并获得了学位。快到毕业的时候,他发现所学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并发现自己没有完全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于是他又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以求获得更高的起点。也许是上帝的安排,这时恰好大卫有个研究项目需要人帮忙,于是他们俩走到了一起,开始了他们的博士学业,也开始了他们后来创业的关键一步。

  当初,杨致远和大卫认为自控软件有很多的创业机会,便选择了这个研究方向,但不久他们就发现这个方向的创业机会已经被几个公司垄断,留给他们的机会并不多。就在他们万分沮丧又百无聊赖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刺激两位决定走上经营搜索引擎业务同样也有两个因素,准确地说,是一件事和一个人。一日,两人无意中登录了一个叫“梅尔玫瑰”的搜索站点,尽管该站点内容空洞贫乏,缺少新意,但整个站点采用的分类目录的做法吸引了他俩。为什么不组织一个像这样可供登录者按自己的需求查询内容的站点?这种创新的思路导致了雅虎的诞生,并成为后来雅虎建立网站的技术方向。同时由于关键字技术的使用,查询速度更快,远非从前那些仅供上网者误冲误撞的搜索引擎可比,用杨致远的话来说:“雅虎是大器晚成的网络巨人。”

  如果说“梅尔玫瑰”是雅虎的正面动力、框架蓝图的话,可畏的迪•梅尔彻老师则是一根镶满铁钉、催人奋进的鞭子了。这两位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小有名气的高材生,起先也很有一番长青藤大学学生发迹的常规思路:读好书,拿上一连串的“A”到大公司报到上班。然而,这个美好的幻梦被他们后来称之为“救命恩人”的博士生导师迪•梅尔彻及时摧毁了。当这两位好学生在租来的一间小阁楼里启动他们的凌云壮志时,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却由于他们那台宝贝服务器每天受到几万次的登录而不堪重负起来。迪•梅尔彻老师在三番五次劝说无效后,终于发起了脾气,最后通牒:要么放弃工作,要么卷铺盖走人。两人走了一条折衷道路,将实验室搬出了校园。

  “开始时的一切如同恶梦一般,我们没有了电脑,没有服务器,杨致远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购买了几台电脑,至于服务器,则是靠免费为美国在线、网景这样的大公司作pop-up(一种弹出式广告)而租用他们的;更要命的是,在我们手头最为拮据的时候,上述两家大公司都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想高薪聘用我们,我们好不容易才挺过来了。”大卫•费洛在回忆这段往事时,露出一脸无奈的神情。

  1994年4月,当时刚出现的因特网浏览器Mosaic很快就把他们迷住了。于是,他们制作了自己的主页,把喜欢的靓站网址收集起来,链接到自己的主页上。他们在因特网上通宵达旦地游历,博士研究工作自然也被放到一边。像许多上网的人一样,杨致远和大卫各自收集自己喜欢的站点,然后互相交换,先是每天交换,接着是几小时一交换,而后随时交换。随着收集的站点资料日益增多,他们开发了一个数据库系统来管理资料,并把资料整理成方便的表格,将它命名为“杨致远和大卫的www网站面”。站点的名单越来越长了,于是他们将站点分成不同类别,很快每一类站点也太多了,他们又将每一类分成子类。雅虎的雏形就这样诞生了,核心就是按层次将站点分类,这很像中国的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分类法将图书根据内容分成大类,大类下面再分小类、细类,直到书名目录。

  起初,杨致远和大卫只是把指南的地址给几个朋友,但没过多久就有数以百计的人开始访问他们的指南。他们在设计指南时,并没有想到给大学外的人使用,纯粹是自娱自乐的性质。但杨致远的电脑属于斯坦福大学网络的公开部分,所以只要知道地址就可以随时来访问。

  杨致远和大卫一起设计的这个软件投放到网络里后,大受欢迎,无数的人都到他们在斯坦福大学的地址上来查询,以至于使得斯坦福大学的网络显得十分拥挤,校方抱怨连天。 随着站点的访问者越来越多,他们也越来越得意,也越来越用心,不断扩充指南的功能,提高搜索效率,加上最新站点、最酷站点等功能。伴随着每一点进步,他们都会收到大量鼓励的电子邮件,有些还提出了改进建议。这一切都是在没有任何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完成的,但是得到人们的注意总是一件好事。他们不断增加更多更好的服务来吸引更多的访问者,站点的名字也改成了雅虎。到1994年冬天,他们的流量获得巨大增长,同时整个Web网也进入了飞速发展期。Netscape正式成立。随着雅虎流量的与日俱增,两个没有经验的男孩十分为难,但不管怎样,雅虎的价值不容忽视,雅虎每天要接待数以万计的访问者,任何拥有大量忠实追随者的事物总是有价值的,杨致远坚信这一点。

  在这样的情形下,也许有人会说,那杨致远还不如干脆离开学校,自己成立一家公司,说不定会发大财。

  这正是杨致远所做的。于是杨致远便中断了学业并成立了雅虎公司。公司的股票在华尔街上市后,杨致远的个人资产在一瞬间飞升为1.7亿美元。

  杨致远是Internet催生的亿万富翁。Internet上充满了机会,杨致远抓住了机会,在Internet上威风八面的雅虎,就是这位来自台湾的华裔青年研制的。雅虎让杨致远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真是财从天降。

  这也许让人觉得,他的经历好像同另外一个与电脑有关的家伙相同?不错,现在已经有人把杨致远称为“比尔·盖茨第二。”只不过,杨致远自己不愿意把他同那个在哈佛大学中断了学业创建微软(Microsoft)公司的年轻富翁相比。他说他是“杨致远第一。”

  自命为“首席笨蛋”的杨致远在接住从天而降的财富以后,正在解决下一步将如何发展的问题。

  不了解电脑发展史的人都会知道,电脑肯定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今天这个模样,或者说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电脑,是人创造了电脑。所以,电脑从诞生到发展,就是人类不断向自己的能力挑战的结果。仔细回味一下,一部电脑发展史,就是一部智力竞技史。电脑,就是智力的竞技场!

  这块竞技场,如同在体育的竞技场上一样,交织着成功者的喜悦和失败者的悲伤,飘洒着得意者的笑容和破落者的泪水!

  这块竞技场,温存地留下了胜利者,也无情地淘汰了失败者。

  这块竞技场,使比尔·盖茨成为青年的偶像,也使更多的人成为后来者的铺路石。据日本人估计,每一个像比尔·盖茨的亿万富翁的背后,都站着近万名失败者。

  这块竞技场,没有常胜将军,也没有天生的贵族。

  如果从空中来俯瞰这个竞技场上的风云变幻,就会发现有水流风转,电脑界的走势正被两股力量所拨动,一个就是硬件厂商的努力,一个是软件业的不断追求。

  而且电脑元器件的每个焊点上都记载着一系列的竞争,有时这种竞争是很严酷的。

  商业上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竞争。IBM公司在推出PC机的时候,一下推出了两个小公司,一个是硬件领域的英特尔公司,一个是软件方面的微软公司。当他们三家合起来对付苹果公司的时候,利益是一致的,可是IBM PC成为市场上的主角以后,他就对微软和英特尔不再感冒了,先是冷落英特尔公司的80386芯片,继而是试图甩掉微软公司。

  现代社会,智力竞争当数电脑业为最。在电脑这个行业中,年龄是个敏感的话题,几乎所有成功者都是20岁上下,否则精力、体力、想象力都不适合于电脑业,这一点一如体育界。乔布斯、比尔•盖茨、克拉克、杨致远、安德森……无一不是少年有成。在中国,看一看联想、巨人这些大公司的领导层,有几人超过30岁?中国的“微软软件”WPS研制人裘伯君成事也仅是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


4.雅虎——风险投资的又一杰作
  世界现代高科技产业的发源地:美国硅谷地区的桑德希尔大道,就是世界著名的风险资本中心。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投资专家说:“硅谷的故事很好听,但神话的诞生不仅归功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在于它特殊的运作方式——风险投资”,而雅虎就是其中的一个神话。

  到1995年8月,雅虎的转型改造基本完成。随着业务的扩展,资本进一步扩充也提上日程,雅虎需要更大的资金注入以争取更大的发展。雅虎开始计划第二轮融资,杨致远和管理层为公司估价4000万美金,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毕竟5个月前公司的估价才400万美金,但投资者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这一次的投资者是日本软银公司。软银公司的孙正义是从Sequoia的一个合伙人那里听说雅虎的。雅虎的第二轮融资带来了新的发展,公司聘用了一批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加大了营销的力度,尽管中间仍然经受了一些波折,但雅虎继续迅猛发展。

  到1996年,雅虎开始考虑公司股票公开上市。Netscape的成功上市表明了投资大众对Internet高科技公司的巨大乃至盲目的狂热。上市计划前孙正义提出需要更多的雅虎股份,他希望成为一个合伙人,而不仅是一个投资者。这个界限是30%的股份,杨致远和大卫痛苦地接受了,“这就像是送掉自己的孩子,也许没人相信,但就是这种感觉”,杨致远回忆道。因为他们知道孙是雅虎通向日本的领路人,还有Ziff Davis的影响力,但他们谁也不愿意出售自己的股份,结果三家平分达成了交易,最后的股份分配是软银占37%,Sequoia占17%,杨致远和大卫各占15%,为此软银支付了6000万美金。

  雅虎在1996年4月12日成功上市,两个雅虎的竞争对手Lycos和Excite在雅虎前几天上市,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投资大众对雅虎的热情。上市价是每股13美元,开盘就报24.5美元,最高达到43美元,当天的收盘价是33美元,Yahoo!的市值达到8.48亿美元,是一年前Sequoia估价的200倍。这真是美好的一天,杨致远和大卫的身价都超过了1亿美元。

  雅虎1997年的利润是6741万美金,比1996年增长了242%。杨致远最近将其在雅虎的股份从总数的15%即660万股减至12.8%即570万股,他将股权出让换来的资金用于建立一个支持高新技术创新的基金,这是来自1999年3月27日Comdex China的最新消息。

  雅虎的成功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风险投资公司Sequoia的成功,为了进一步了解风险投资公司,不妨听一听Sequoia公司的自述:

  “在Sequoia,我们并不认为我们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但我们知道总有人可能会知道或能提供帮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努力,以确保所有新投资的项目都能够从公司长期累积起来的经验和联系中获益。Sequoia及其广泛的社会联系为年轻的私营企业在企业成长的每一阶段提供系列支持。”“有许多公司是这样开始的,他们以我们的办公室为家,在这里写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商业计划。而另外一些公司则是在稍稍晚些时候——当他们需要扩展的时候来到这里。不论他们处在什么阶段,他们都能使用同样的资源:同数百家公司建立起来的广泛联系;具有丰富经验的合伙人团体;和Sequoia技术队伍,由公司缔造者和执行官组成的队伍。”

  “风险资本家常常以为是他们建造了公司,我们并不同意这种观点。建造观点的是管理者,风险资本家只是有的时候提供了帮助。在Sequoia,当需要的时候,我们提供援助,但我们并不经营公司。我们能够引导你接触到建造公司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猎头公司,商业银行,租赁公司,会计师,广告代理,公关公司,金融中介,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法律公司,签约制造商,工业设计师以及趋势和时尚的决定者。”

  “我们当然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而且我们在推荐这些观点和主张的时候也并不羞羞答答,但,主意还得你自己拿。”

  的确,雅虎公司从Internet上捕捉到的无限商机是公司兴旺之根本。雅虎为使用互联网的普通网民提供“免费服务”,然后雅虎利用其广泛的浏览量和页面访问次数来吸引工商企业到自家的网站做广告,而雅虎藉以维持其动作的资金也就来源于它的广告收入。

  1996年,仅同Softbank及其附属公司鉴定的广告合同就让雅虎得到207.5万美元的收入。该年雅虎公司实现净收入1907.3万美元,是1995年136.3万美元的14倍。

  1997年雅虎公司实现净收入7045万美元,1998年实现了2.03亿美元。短短4年时间,其净收入已经增长了近200倍。

  目前,雅虎的不同语种网站已经扩展到了15个国家,雅虎中文网站也于1998年第四季度正式开通,雅虎还在亚洲、欧洲、加拿大设有自己的办事处。据统计,到1998年9月,雅虎公司站点的日页面访问率为1.44亿次;到12月,又达到1.67亿次。

  雅虎公司飞速崛起的故事能向人们昭示很多的道理。在工业经济社会,劳动力、资本等因素是不可或缺的,要赚取巨额的利润,没有雄厚的资本实力是绝对不行的。而信息经济社会则一反工业经济社会常规并开始形成这样一种格局:资本的地位逐渐退居于知识之后,知识投入可以代替物质投入,知识可以直接创造巨额财富。近些年,依托高新技术、以高科技人才为支撑而白手起家的例子早已屡见不鲜:国外的有微软、苹果、康柏、网景等公司,国内的有北大方正、珠海金山、王码等公司。这类现象给人们传递了一个具有冲击力的讯息:以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人才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到来。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因特网的兴起,给人们提供了创立新型企业的路子,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新发展机遇,从总的经营方向到具体的经营管理,从产品开发到公关销售等等,几乎可以全方位地得益于电脑和电脑网络,关键在于:一个意欲成大器的企业家,一个准备迎接市场挑战的企业如何看待科技知识,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自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说到底雅虎成功的秘诀其实也就是一条,那就是凭着一腔热情,不断地向新的未知领域探索。雅虎认为网上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宇宙,需要有人不断探索,不断开发,与其坐等去分享别人的成果,倒不如自己亲自去尝试成功的喜悦。正如雅虎的首席执行官安德鲁•库格(Andrew koogle)所说:“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就需要去做那些近乎疯狂,但不愚蠢的事。”这便是21世纪的因特网上的媒体巨人的经营哲学。


yahoo!——与众不同的酷!
  yahoo!创始人杨致远和戴维的博士研究方向是自动控制软件,但他们发现这个方向发展机会并不多,几个公司已经形成了垄断。这时,出现了mosaic第一个web网浏览器,web网给internet带来了极大的活力,他们为此制作了自己的主页,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放在上面。当时网页的主要内容包括杨的高尔夫分数,还有他们很喜爱的日本相扑运动资料.他们在web网上通宵达旦地游历,象许多上网的人一样杨和戴维各自收集自己喜欢的站点,并开始互相交换,先是每天交换,接着是几小时一交换,再接着随时都在交换,收集的站点资料越来越多,他们开发了一个数据库系统来管理资料,并把资料整理成方便的表格,将它命名成"杨和戴维的www网指南",站点名单越来越长,他们将站点分类,很快每一类站点也太多了,他们又将类分成子类,yahoo!的雏形诞生了,核心就是按层次将站点分类,直到现在这一点也没有改变。

  杨致远和戴维把指南的地址给了少数朋友,可不多久就有数以百计的人开始访问他们的指南,他们在设计指南时并没有想到给大学外的其他人使用。不过jerry的电脑属于斯坦福大学网络的公开部分,所以只要知道地址就可以访问。站点的访问者越来越多,他们开始扩充指南的功能,提高搜索效率,加上了最新站点,最酷站点等功能。每一点改进他们收到了大量鼓励的电子邮件,很多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如果没有这些数字化的掌声,如果封闭在实验室里,yahoo!是不会出现的。

  他们开始不断地增加各种服务来吸引更多的访问者,站点的名字改成了yahoo!. yahoo一词来源于swift的<格列佛游记>,指的是一种未开化,纯朴,平庸的生物, 字典上的定义是“不拘小节而未经世故的人”,在他们看来这是在准备博士论文时那种豪放不羁的生活型态的完美写照。杨和戴维意指他们两个是yahoo,internet网上提倡的是谦逊,不过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是yahoo!是"另外一种非官方层次数据库"的英文字母缩写(yet another hierarchical officious oracle).到1994年冬天,他们发现流量增长太快了, web网进入了飞速发展期,netscape正式成立,随着yahoo!的流量的与日剧增和数字化的欢呼声越来越响,他们开始认真考虑将yahoo!变成生意。

  他们两个都没有任何商业上的经验,而且yahoo!也缺乏明显的收入来源:向用户收费,他们会跑到其他地方去;向站点收费,他们绝对不会理睬;卖广告,这违背了internet网最初的宗旨(自由,非商业),不过不管怎样,yahoo!的商业价值不容忽视,yahoo!每天要接待数以万计的访问者。

  yahoo!也有很多竞争对手,华盛顿大学的webcrawler,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Lycos,还有一个收费站点Infoseek等,这些站点都提供关键字站点索引,这些索引由电脑程序或网虫快速搜索网上站点内容建立,看起来比yahoo!内容更全面,但是yahoo!的分类层次有自己的优点,索引搜索方法的威力取决于搜索覆盖的范围,这也正是它致命的弱点,在web网上每个英文单词都出现过无数次,不根据前后内容无法确定其真正意义,所以搜索列出的大部分结果都没有意义,yahoo!的站点则不同,是有层次组织,最顶层有14大类:商业,经济,娱乐,电脑科技等,每大类下面有子类层,如娱乐类有幽默,笑话,趣闻,音乐等,音乐下又分歌剧,卡拉ok,流派,机构等,用户根据自己需要可以一直到最底层:真正有内容的站点,yahoo!覆盖的范围很广,底层约有40万个独立站点,每周还有上千个新站点加入, yahoo!的分类层次完全是由jerry和戴维而不是由电脑来完成,这需要极大的工作量,但其分类索引包含了杨和戴维的判断选择,内容更准确有效,这正是yahoo!的精华所在,其他的web索引站点提供的关键字查找只不过是电脑服务,yahoo!则是一个精心构造的web信息大厦。但也非yahoo!一家提供只层次目录服务, 其他诸如网络星系,web网虚拟库等,不过由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很快大部分都消失了.到1994年下半年,yahoo!成了层次目录服务的冠军。

  在1994年秋天,yahoo!迎来第一个百万访问日,意味着yahoo! 一天内有10万个访问者,斯坦福大学提供的资源已不能维持yahoo!的运转, marc and resson在netsacpe给yahoo!提供了web空间资源。

  web网的商机成熟,媒体开始大肆报道internet现象,风险投资基金也向web涌来,netscape发布了第一个浏览器测试版,并将浏览器上internet目录的按钮指向yahoo!,热线建立了第一个有广告的web站点, yahoo!是web网上最热的站点之一,一大群投资者找上门来。

  第一个是英国路透社,路透社是世界上最大的新闻和金融服务商,有150年的历史。路透社负责市场的副总裁john taysom认识到"yahoo!事实上缩短了信息与人类的距离",他开始考虑将路透社的新闻业务加到yahoo!上,关于yahoo!的发展jerry经过几个月的思考,最后认识到"yahoo!不仅仅是web网目录服务商,而是一种新媒体", yahoo!和路透社成了朋友,yahoo!的竞争对手认识到这一点则要落后近半年。路透社希望将新闻有偿提供给yahoo!,而yahoo还没有任何收入,jerry意识到他们需要商业方面的帮助,至少得有一个企业发展计划书,计划书完成后,拿着它jerry和dave开始不停地拜访风险投资者.终于他们找到了sequoia投资公司。sequoia是硅谷声名最显赫的风险投资基金 ,sequioa投资过数百家高科技公司,包括: 苹果电脑、开创游戏机工业的阿达利, 最有名的数据库公司oracle, 网络硬件巨人cisco。jerry将他们的模式总结为"在web网上提供免费服务"  sequoia的合伙人mike moritz也认识到yahoo!是一种新兴媒体,有巨大的商业机会.最后在1995年4月合作确定了,sequioa对yahoo!估价为400万美金。

  有了资金,yahoo!正式开始运转.jerry和戴维雇用了第一批工程师。他们认识到要想把yahoo!发展壮大,管理人才不可缺少,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请来了tim koogle担任首席执行官,tim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曾担任motorola加拿大公司总经理。自此,戴维继续掌管技术队伍,而jerry将工作重点放在企业发展战略和公共关系上。tim上任后得第一项任务是公司要创收,每一个页面上都有了旗帜(banner)广告,目录服务和搜索引擎的竞争愈加激烈,美国在线购买了webcrawler, microsoft和netscape也加入进来。 

  提供路透社的新闻服务是yahoo!发展的重要战略。原来yahoo!只是提供其他站点的内容索引,现在则直接在自己的站点上提供服务内容,广告收入来源扩大了,广告版面是按页计算的。逐渐的,又于11月开辟了天气预报,96年春天开始增加股票证券信息,在夏天和秋天更是开展了一连串的新服务项目,yahoo!进入了用户的日常生活,yahoo!成功地重新定位自己:不再是通往web网的大门,而是各种信息服务的综合体。

  yahoo!的"在web网上提供免费服务"的宗旨证明是正确的,web网上评价一个站点的商业价值在于流量,流量越多增长的流量也越多。yahoo!在这一点上十分成功,初次访问yahoo!的用户会发现查找有用信息很方便实用,他们就会回头再来,稳定的客户群是流量的保证,yahoo!有上百万的稳定用户,这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场所来提供信息服务,越多的服务流量就越大。"这是一个正反馈,我们提供的信息越多,就有越多的用户,用户越多,广告客户就越多,我们的信息就更多。"杨总结道。1999年3月,Yahoo!网站的交通流量达到每天2亿500万页次,全球分网扩增至18个。

  Yahoo在处理查询者和Webmaster之间的交互关系的问题上是如何做的呢?对于导航台来说,数据库中储存的网址信息越丰富、越准确,越能为查询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而高质量的服务是维持高访问率的关键。为此,Yahoo不惜使用成本很高的手工作业来严格审查Webmaster们提交的网址信息,以确保网址信息的质量和所属类别标引的正确。立足于这样的网站定位思路,Yahoo在保持与查询者良好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成功地建立起与Webmaster之间的互动关系:用查询者造成的高访问量牵制住Webmaster,成功地营造出卖方市场的氛围。虽然Yahoo也非常需要Webmaster们踊跃提交网址信息,但是却不怕得罪网址信息不符合要求的Webmaster,为自己在查询者和Webmaster之间营造出良性循环的交互环境。由此可以得出:交互运作机制的设计是否巧妙,是否立得住,是设计网站经营的利润点时要抓住的一个重要环节。

  到1995年8月,yahoo!的转型改造基本完成,随着业务的扩展资本的扩充也到了必要的时候,实际上yahoo!开始登广告后就有盈利了,但需要更大的资金注入来争取更大的发展,yahoo!开始计划第二轮融资,jerry和管理层要求公司估价为四千万美金,投资者没有任何犹豫就同意了,杨后悔的说:"我们可以要得更高",这一次的投资者是日本软银公司。

  软银公司1981年由日本的韩裔孙正义创立,是日本最大的软件营销商,占有日本软件市场50%的份额,刚刚斥资21亿美金收购了ziff-davis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出版商。杨致远对软银的投资十分满意,一,yahoo!正和zd商谈合作出版杂志,二,日本的上网人数正在剧增,建立日本yahoo!正是绝好时机,杨一直认为yahoo!是一种媒体,是一种文化,他相信只有本地化的yahoo!才能成功。软银购买了5%的股份,两家公司很快宣布将合作成立日本yahoo!,不久,zd出版的yahoo!网上生活杂志出现了。

  yahoo!的第二轮融资带来了新的发展,公司聘用了一批有经验的管理人。十二月netscape宣布将他的浏览器上internet目录的按钮连接站点指向了excite,原来这个按钮是指向yahoo!的,根据计算yahoo!有20%的流量来自于此,到一月份yahoo!仍然是web最大的站点,虽然流量下降了10%.脱离了对netscape的依赖,yahoo!继续迅猛发展。

  到1996年,yahoo!考虑公司股票公开上市,netscape的成功上市证明了internet高科技公司对投资大众来说具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在上市计划前孙正义提出需要更多的yahoo!股份,他希望成为一个合伙人,这个界限是30%的股份,,"这就象要送掉自己的孩子,没人信我,但就是这种感觉"杨回忆道。但杨和戴维还是接受了,因为他们知道孙是yahoo!通向日本的领路人,还有ziff-davis的影响力,结果三家平分达成交易,最后的股份分配是软银占37%,sequioa占17%,jerry和戴维各占15%,为此软银支付6000万美金。

  1996年4月12日yahoo!成功上市,上市价是每股13美元,开盘就报24.5元,最高达到43元,当天的收盘价是33元,yahoo!的市值达到八亿五千万美金,是一年前sequioa估价的200倍,这一天,杨和戴维的身价都超过了一亿美金。

  此后虽然yahoo!的股价有所回落,但相比竞争者yahoo!仍然是最耀眼的明星,到96年夏季公司贸易额已达到预计98年收入的8倍,他的竞争者只有一到两倍,华尔街的分析家将这归结于yahoo!的品牌效应,例如ziff davis将网上生活杂志加上yahoo!的名字后,当月销量翻了一倍。yahoo!的管理层也认识到internet市场的成功并不只取决于流量,而是决定于品牌。"yahoo!非常酷,它不是一个技术公司,而是一种品牌,一种文化,这使yahoo!与众不同的酷。" 分析家评论道.yahoo!酷主要是因为jerry和戴维酷,他们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的传奇是无数传媒的焦点,yahoo!是按他们的意愿建立的:独立,年轻,富有创造力,还有谦逊。

  yahoo!在各种传统媒体上大力宣传,它是做电视广告的第一家internet公司。"do you yahoo!"的广告语由可与耐克的"just do it!"媲美,广告语加到了所有yahoo!的广告上,市场策划的目标是使yahoo!成为流行文化的品牌,而不仅仅在网上,要让一半的美国人知道yahoo!的名字。针对潜在上网用户yahoo!在电台,电视台,杂志,报纸,各种印刷品上做了大量宣传,同时花巨资在microsoft和netscape的浏览器上加上yahoo!的连接按钮,在数以万计的站点上都有yahoo!的连接,人们无论上网与否,都可以看到yahoo!醒目的标志。

  yahoo!的市场策划非常成功,不过yahoo!真正的实力来自于yahoo!的分类层次。yahoo!由一支超过50人的队伍来完成原来jerry和戴维两个人的工作。每人每周要浏览请求加入的上千个站点,将它们分类安放到合适的层次,yahoo!对站点的选择不带任何政治和道德观点。使用人工来进行站点分类是一项极大的工程,这50人的队伍是yahoo!极大的财富,他们非常年轻全部受过大学教育,yahoo!向其他媒体提供的各类站点素材都来自他们耐心细致的工作,这使得yahoo!的内容非常准确,精细,竞争对手很难作到这一点。别的站点大都采用算法来搜索,用算法搜索站点在内容准确性上和人工浏览上无法相比,他们的分层只有两到三层,而yahoo!通常的都有十几层,各类站点有近百万个,而且还在高速增长,yahoo!提供的详细分类索引能帮助用户迅速找到相关的站点,这就是yahoo!流量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1995年 yahoo!的日平均访问量是300万页,96年秋天超过了1000万,97年底达到了6500万,而且每一页的内容可以说用户都看了,因为信息是他们主动选择的,这正是和传统媒体不同的方式,也是未来媒体的主要特征:用户主动地选择信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还有一点不同对广告商有极大的吸引力——yahoo!可以通过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准确的定位用户。现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闻杂志是<时代周刊>,它的发行量有400万份,年增长率大约为2%.按照yahoo!惊人的发展速度,几年后,yahoo!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媒体。

  my yahoo!是一项创新设计,给长期yahoo!用户提供方便的服务, 用户选择个人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如个人购买的股票信息,最新体育比赛消息,某类新闻,my yahoo!将它们全部组织在一起,不用用户在四处查找,给用户极大方便。当然yahoo!从中可以更加了解了用户的爱好兴趣, 针对用户背景的标题广告定位更加精确有效,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可以提高my yahoo!广告的价格。

  第一个海外公司日本yahoo!成立于1996年四月,紧接着法国,德国,加拿大,英国,韩国等也相继成立yahoo!分公司,所有分公司使用本地语言,他们采用同一种分类层次,大部分分公司都是yahoo!和当地企业合作成立的.yahoo!在全美各大城市开设了一系列分公司,1996年六月旧金山是第一家,紧接着纽约,芝加哥,华盛顿,波士顿等,各地分公司主要提供各类当地信息如交通,职业招聘,体育,消遣信息等.

  yahoo!系列提供了各种新的服务项目,电话黄页和指示图就是其中之一,用户可在yahoo!上查到美国任何一家公司电话和地址,还有公司地址路线图。电话黄页全美一年销售额是100亿美金,可以预计未来这个项目收益会是可观的. yahoo!系列最有意义的项目是分类广告,分类广告包括房产信息,汽车,招聘和个人信息,yahoo!分类广告的收益将十分可观,旧金山公司开办四个月后就吸引了450家广告客户,这几乎是旧金山新闻报的全部广告客户. 分类广告可以由图象,声音,影象,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如价格在什么范围,什么型号准确得到想要的信息。yahoo!和visa在97年合作开设网上商场,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yahoo!1997年的利润是6741万美金,比96年增长了242%.。

  杨认为对未来发展很难预测但他相信internet仍然会飞速发展,他相信:"yahoo!未来十年仍然会在最前沿,问题只是会有多大的成功。我喜欢我现在的工作,最令我激动的是能将传统世界融入新媒体,戴维和我还有netscape的marc等是第一批这么做的人,不过我们做得更多,yahoo!是一个消费品牌,我们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与消费者.经营yahoo!的感觉好象被人从直升飞机上扔下,是第一个在山上滑雪的人,不知道哪儿有树,哪儿是悬崖,也好象在月球上登陆,总之非常令人激动的感觉,而且很安全. 因为我不会失去任何东西,我是白手起家,即使我又两手空空,我也不在乎.因为我度过了美妙的时光,我有一支极好的队伍至今没有任何人离开yahoo!"

  杨将他的成功主要归结于生逢其时,另外就是处在市场的前沿,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我从来没有想到戴维和我的业余爱好会成为生意,如果奉献的精神就没有现在的yahoo!,我能给其他人的建议就是‘不要放弃梦想don't follow your dreams’”.

雅虎是第一家最知名、最多人上网、也最容易使用的网络索引网站
雅虎有十四项国际属性,符合全球需要。
雅虎是网上搜寻索引的第一名

Yahoo! vs Google:相同的DNA,不同的路

Yahoo! vs Google:相同的DNA,不同的路


2006年5月8日11:44


 
  雅虎和Google正就争夺网络广告市场的领先地位展开激烈竞争,其最终结果不仅意味着谁输谁赢,还证明哪种企业发展模式更能满足互联网公司的需求
 
  Google和微软打得不可开交,雅虎也深陷于与eBay的电子商务之争,但在多数人看来,Google和雅虎之间才更具可比性.它们具有相同的DNA——斯坦福情结、搜索引擎出身,和如此相近的实力。
 
 
 
  但更值得玩味的是,两者的企业模式差异为何如此悬殊。而两家公司最终较量的结果,还将证明哪种企业发展模式更满足互联网公司的需求。
 
  “创意工厂”与“头脑体操”
 
  雅虎设在硅谷的办公室墙上,张贴有诸如便携式鸟笼等各种古怪的设计草图的海报,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它们大都已获得专利。通过这些富有创意的图纸,雅虎想要表达这样一种理念:如果连鸟笼的设计都能够取得专利,那么只要用心,我们的员工一定能够提出好的创意。
 
  雅虎员工张贴海报是为了配合倡导一项名为“创意工厂”(Idea Factory)的计划,它的目的是要促进雅虎不断创新的能力。根据该计划,员工被鼓励提出各种各样富有创意的建议:包括从改进雅虎的产品到办公条件等各种能想到的内容。
 
  在距雅虎仅5公里之遥的地方,Google的做法却是大相径庭。在每一周的某一天,Google的工程师们可以被允许从事有关个人兴趣项目的研究。这种让员工有时间自由进行“头脑体操”的宽松氛围催生了很多新服务的诞生,比如每个月能够吸引710万访问者的“Google新闻”和已被整合到搜索站点的社会网络服务。
 
  以上仅是两家全球最强势互联网公司的企业文化的一个缩影。业界观察家普遍相信,这两家企业间的不同文化,可能会在未来数年内对互联网公司的组织与架构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雅虎胜出,投资者将坚决要求互联网公司启用类似雅虎CEO特里·西蒙(Terry Semel)这种更追求实际的人;如果 Google 能够继续快速成长,投资者就会看好像Google CEO恩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这类狂热的技术天才,他甚至更喜欢看到手下工程师的风头盖过自己。
 
  相同的发源地——斯坦福,使得雅虎和Google拥有相同的DNA,但两者走的却是互不相同的道路。
 
  在1994 年推出第一个搜寻引擎时,雅虎的两位创始人杨致远(Jerry Yang)和戴维·费络(David Filo)均为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所的博士研究生,两年后,Google 的两名创始人,同为斯坦福大学博士的拉里·佩吉(Larry Page)和塞尔吉·布林(Sergey Brin)开始合作开发名为 BackRub(Google 的前身)的搜索引擎。拉里的宿舍就是Google 的第一个资料中心。有意思的是,1998 年Google成立时,佩吉和塞尔吉曾经向他们共同的朋友戴维·费洛讨教。
 
  “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佩吉和塞尔吉仍然掌控着Google,而特里在雅虎则拥有最大的发言权,因为雅虎的创始人已经不参与日常运营。”美国专业杂志——《搜索引擎观察》(Search Engine Watch)的专家丹尼·苏利文说。
 
  当然,这两家公司不仅是文化上的差异,双方在主营业务上也有许多冲突点,它们都在争取网友和网络广告。在最近3年中,雅虎已改造了互联网搜寻和相关的业务,成为搜索广告市场上仅次于 Google 的第2大厂商,并且现在雅虎的技术可以与 Google 媲美。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都在追求搜索广告业务方面的大发展,但这两家公司的途径却非常不同,这也反映了它们的高阶主管在技能方面的差别。
 
  对于Google来说,现在同样也是扩展业务范围的好机会,但“我们并不想这么做,因为Google并不想成为像雅虎那样的门户网站,提供包括电子邮件、社区、发布工具、地图、购物、新闻、视讯搜寻和品牌广告销售在内的各种服务。”Google的一位主管表示。
 
  “雅虎和Google一直都在不断地关注着彼此。”一位前雅虎员工说,“我们知道他们正在做什么,他们也很清楚我们在做什么。”
 
  现在,雅虎和Google都渴望能在利润高达 80亿美元的搜索广告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新兴的广告业务正日益成为获利丰厚的品牌广告市场的一部分。据高盛(Goldman Sachs)的数据显示,今年全球网络品牌广告的销售收入将增加 21%,由113亿美元增长到182亿美元。
 
 
 
  同时,雅虎和Google在今年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象。今年第1季度,Google 的销售收入增长了1倍,达到了12.6亿美元,而净利润也达到了3.692 亿美元,是上年同期的6倍;雅虎的销售收入增长了33%,达到11.7亿美元,净利润也增长1倍达到2.05亿美元。现在,雅虎的市值为510亿美元,Google的市值为760亿美元。
 
  缔造雅虎全新时代的特里
 
  4年前,西蒙入主正值事业发展低谷的雅虎,他以严肃的商业作风、高瞻远瞩的眼光和与好莱坞良好的关系而闻名。1年后,特里把丹·罗森威(Dan Rosenswei)招至麾下,出任雅虎首席运营官(COO)。丹没有令西蒙失望,他大刀阔斧削减开支,要求每个员工都要为自己的部门盈利状况负责,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尽管利润不断上涨,雅虎一直采取低财务风险的策略。但节省开支并不意味吝啬,雅虎在收购方面没有因此畏首畏尾。他们致力于系统地考察和收购那些颇有前途和创新能力的厂商。在2002~2003年间,他们以2.35 亿美元收购了搜寻引擎Inktomi、以 4.36 亿美元收购了招聘网站 HotJobs,还以17亿美元收购了 Overture。
 
  许多分析人士都相信,在特里带领下,雅虎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由高科技创新厂商转型为媒体商。现在雅虎正在好莱坞建立一个总部以打造娱乐团队。有消息指出,他将在好莱坞呆上更长的时间,从而使雅虎将能更好地与内容提供商结成合作伙伴关系、获得授权内容和开发原创内容。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雅虎会忽视自身技术。在收购 Overture时,他们还同时收购了AltaVista、Inktomi两大网络公司,通过这3起收购, 雅虎获得了大批一流的技术人员。
 
  Google创新才能够保持优势
 
  Google在2001年挖来了Novell的前首席执行官恩里克·施密特。
 
  就像 Google 在上市声明中所说的那样,采用了“三头制”策略。产业人士指出,尽管此君是名义上的老板,但他还是跟塞尔吉和佩吉分享权力。
 
  Google最厉害的武器是工程师。这家全球最大的搜索服务提供商一直在努力吸引更多的计算机技术顶尖人才。“在Google,你永远不会发现哪个工程师百无聊赖,你看到的都是忙碌友好的同事、了不起的项目和使千万人能够更好生活的机会。”Google在公司主页上这样介绍自己。同时,他们每年用于研发的预算都相当惊人。据统计,2005年第1季度,Google的研发预算费用是 8000 万美元,是上年同期的两倍多。雅虎没有公布研发预算。
 
  Google的主管们非常清楚,他们必须继续创新才能够保持优势。不久,Google将发布一款互联网浏览器和一套操作系统,一旦这些软件投入市场,将会给微软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Google还在开发一款在线支付系统,这显然是一种创新的方向,因为在线支付系统并非他们的传统业务。
 
  Google手上握有 25 亿美元现金,能够让员工不断尝试新服务,但是有批评者对它是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提出疑问。例如,Gmail电子邮件服务在测试的温床中已等待了近两年时间。“Google的情况很像美国西部大开荒的时代,手上现金充足,不必墨守成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在收购方面,Google鲜有大手笔。它通常收购其他人不曾注意到的高成长性市场上的新兴厂商。
 
  谁领风骚
 
  Google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在与广告公司的关系方面,雅虎占了上风。
 
  雅虎的销售团队将目光瞄准了传统的合作伙伴和广告代理商。雅虎内部还有一个电话营销小组,其职责是与小型代理商和企业联系,加强他们与雅虎之间的合作。相比之下,Google 的策略依赖于分类广告,注重的是技术而不是关系。美国科技信息财务分析师认为,“雅虎品牌广告业务的规模更大,Google 则全靠搜索广告。”
 
  对此,财务分析师和产业观察人士表示,在互联网经济中,两家公司都还有足够的成长空间。但他们担心,一如曾经的雅虎那样,Google未来也会经历几年苦日子。华尔街科技产业的知名人士杰弗里·摩尔(Geoffrey Moore)指出:“Google更依赖员工的个人能力,完全挖掘他们的潜力,甚至是超水平发挥; 雅虎过去也是这样的。但在西蒙领导下, 它已经转型为一家严格管理纪律的更成熟的公司。”
 
  因此,摩尔认为:“我相信Google最终会遇到困难,而且是很大的麻烦。关键的问题是,当问题出现之后他们会怎么解决?”

评论:微软收购雅虎引发争议 走向衰落的软件巨人

  导语:《纽约时报》今天发表分析文章称,微软周五宣布已经报价446亿美元洽购雅虎,这无疑是一个大胆之举,但同时也尽显软件巨头的疲态。

  如果说微软疲态尽显,可能有人会感到有些奇怪。毕竟,微软刚刚宣布向雅虎提交了446亿美元的收购报价,这有望成为该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交易;微软2008财年(截至今年6月底)营收将达到600亿美元左右;微软的两大核心产品——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仍然占据着绝对的市场垄断地位,尽管新兴竞争对手层出不穷。

  走向衰落的软件巨人

  但是,我们在这里讨论的的确是微软。微软斥巨资展开对雅虎的收购,恰好说明了该公司的光辉岁月已经成为过去。由于在网络广告市场挑战谷歌的努力没有带来预期的成效,微软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求收购距离谷歌最近、但仍有很大差距的竞争对手。在很多方面,微软已经像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最为担心的那样,成为了一家行动迟缓、官僚主义严重、无法迅速应对新型竞争的没落巨头,就像微软刚刚兴起时的IBM。

  PC曾经是IBM的核心产品,第一台IBM PC于1981年夏天推出。将近27年之后,微软处在了类似的位置,只不过该公司的核心产品是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它们每年可以为微软带来数十亿美元的营收。微软的新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Vista于大约一年之前推出,现在已经安装在全球1亿多台计算机上。过去27年里,微软一直采取各种手段维持自己的垄断地位,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微软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

  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在高速增长的互联网市场,谷歌占据了领先位置,而微软一直没有太大进展。几年之前,微软推出了自己的网络服务部门MSN。微软开发了自己的搜索引擎,希望能挑战市场领导者谷歌;微软还开发了自己的广告平台,希望像谷歌那样从网络广告中获得丰厚的营收和利润。但在每个方面,微软都慢人一步。例如,谷歌在全球网络搜索市场占据了超过65%的份额,而微软仅为4%。

  互联网业务难有起色

  花旗集团软件分析师布伦特·蒂尔(Brent Thill)表示:“在微软的五大主要部门中,只有网络部门一直赔钱。他们是微软的软件工程师,他们的DNA与那些打造网络资产的人有着很大的差别,这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别。”此外,曾经帮助微软无往而不胜的传统战略在新世界也失去了用武之地。

  例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Netscape凭借浏览器威胁到了微软的霸权。但微软很快开发出了自己的IE浏览器,并集成到Windows之中,利用操作系统市场垄断优势发起了反击。尽管遭遇了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调查,但微软凭借这一战略成功地让Netscape成为了“过去式”。由此可以看出,在以操作系统为中心的时代,拥有了操作系统也就拥有了一切。

  但是,现在的微软既没有与谷歌竞争的武器,也缺乏灵活度。在这场互联网之争中,操作系统垄断并不能给微软带来任何优势。人们可以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访问互联网,而可以使用苹果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这没有任何关系。与此同时,当新一波互联网热潮兴起时,例如现在如日中天的社交网络,微软总是无法紧跟潮流,但又不愿意错过商机。当然,这种情况对于大公司比较普遍。创新总是出自小公司手中,他们的头脑不受到束缚,也没有垄断利润需要保护。

  收购雅虎引发争议

  那么,收购雅虎能否改变微软的命运呢?一切皆有可能。一些科技专家周五表示,收购雅虎对于微软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科技投资者和作家安迪·凯斯勒(Andy Kessler)将这一交易称为“明智、极具攻击性的举动”;战略新闻服务公司总裁马克·安德森(Mark Anderson)表示,微软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向第二大网络广告服务提供商发起了进攻;Enderle集团总裁罗勃·恩德勒(Rob Enderle)表示,早晚会有公司出价收购雅虎,微软是一个合适的收购者。

  但坦白地讲,现在的雅虎并不能算是优质资产。即使微软和雅虎合并之后,在网络搜索市场仍然远远落后于谷歌,在网络广告领域也无法同谷歌抗衡。过去几年里,雅虎一直处于困境,尽管该公司很早进入社交网络领域,但却同微软一样没能把握住商机。雅虎是一家失去了发展方向的公司,微软能够帮助它找回方向吗,这值得怀疑。

  雅虎在这一交易中究竟能获得什么好处呢,除了股价一夜之间大幅上涨之外?花旗集团分析师马克·马哈尼(Mark Mahaney)表示:“这一交易对于雅虎的品牌有帮助吗?没有。雅虎的搜索技术能否得到提高?不能。雅虎的销售团队能否得到增强?不能。我想雅虎董事会也在讨论这些问题。”

  微软对于这一交易有着什么样的期望呢?种种迹象表明,该公司的期望并不高。微软主管战略合作伙伴的副总裁约瑟夫·梅迪(Yusuf Mehdi)谈了他对这一交易的看法,出人意料的是,他从未提到在与谷歌的竞争中获胜,甚至赶上谷歌。他说:“对于那些希望使用其它搜索引擎的用户,以及希望采用其它广告平台的发行商来说,微软收购雅虎交易是一个好消息。得益于庞大的网络流量和优秀的算法,谷歌的广告服务效率很高。但是,很多人都希望看到竞争的局面,他们愿意支持第二家服务提供商。”

  梅迪还表示:“未来两年里,网络广告市场的总产值将达到800亿美元左右。对于所有广告服务提供商来说,这都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如此庞大的市场,完全可以为谷歌之外的第二家服务提供商提供发展空间。”让我们回到2005年秋天,当时微软董事会主席盖茨造访了《纽约时报》。当被问到微软是否会像对付Netscape一样对付谷歌时,盖茨笑称:“不,我们会采用其它方式。”收购雅虎是否就是盖茨所盼望的其它方式?(马丁)

电子邮件的诞生

电子邮件的诞生 
  据电子邮件的发明人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回忆道,电子邮件的诞生是在1971年秋季(确切的时间已经无法考证),当时已经有一种可传输文件的电脑程序以及一种原始的信息程序。但两个程序存在极大的使用局限——例如:使用信息程序的人只能给接收方发送公报,接收方的电脑还必须与发送方一致。
  发明电子邮件时,汤姆林森是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博尔特.贝拉尼克.纽曼研究公司(BBN)公司的重要工程师,当时,这家企业受聘于美国军方,参与Arpanet网络(互联网的前身)的建设和维护工作。汤姆林森对已有的传输文件程序以及信息程序进行研究,研制出一套新程序,它可通过电脑网络发送和接收信息,再也没有了以前的种种限制。为了让人们都拥有易识别的电子邮箱地址,汤姆林森决定采用@符号,符号前面加用户名,后面加用户邮箱所在的地址。电子邮件由此诞生。 


  电子邮件的30年发展历程 
  虽然电子邮件是在70年代发明的,它却是在80年才得以兴起。70年代的沉寂主要是由于当时使用Arpanet网络的人太少,网络的速度也仅为目前56Kbps标准速度的二十分之一。受网络速度的限制,那时的用户只能发送些简短的信息,根本别想象现在那样发送大量照片;到80年代中期,个人电脑兴起,电子邮件开始在电脑迷以及大学生中广泛传播开来;到90年代中期,互联网浏览器诞生,全球网民人数激增,电子邮件被广为使用。 

  Eudora简史 
  使电子邮件成为主流的第一个程序是Euroda,是由史蒂夫·道纳尔在1988年编写的。由于Euroda是第一个有图形界面的电子邮件管理程序,它很快就成为各公司和大学校园内的主要使用的电子邮件程序。 
然而Euroda的地位并没维持太长时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Netscape和微软相续推出了它们的浏览器和相关程序。微软和它开发的Outlook使Euroda逐渐走向衰落。 
  在过去5年中,关于电子邮件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邮件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任何联网的计算机在邮件网站上维护他们的邮件帐号,而不是只能在他们家中或公司的联网电脑上使用邮件。这种邮件是由Hotmail推广的。如今Hotmail已经成为一大热门网站,微软在8月宣布,邮件服务的用户已经达到了1.1亿。但微软在1998年收购此网站的时候却仅用了4亿美元,这个价格后来令Hotmail的创建者沙比尔·布哈蒂尔后悔不迭。
  Hotmail的成功使一大批竞争者得到了启发,很快电子邮件成为门户网站的必有服务,如雅虎,netscape,Exicite和Lycos等,都有自己的电子邮件服务。

巨大的衰落——雅虎给人们上了现实的一课

巨大的衰落——雅虎给人们上了现实的一课

“Yahoo!”,表示快乐的含义。然而由于微软公司的收购,雅虎公司可能会以一个悲剧结束。 2月1日,微软公司开出了446亿美元的收购价格。这项收购也许会结束互联网世界的一个传奇。如果交易成功,雅虎将成为一个只拥有技术老化的内部结构的品牌,这个公司曾经给狂野而模糊的互联网戴上了友好的面具。 2月11日,雅虎公司拒绝了微软公司的收购提议,他们认为微软的出价太低,达不到雅虎公司的实际价值。目前,新闻集团正与雅虎公司接洽,希望将其MaSpace和其他网络资源整合到雅虎旗下,雅虎公司仍保持独立性。如果谈判达成协议,新闻集团将获得雅虎公司20%以上的股份。雅虎公司与新闻集团进行谈判,旨在抵御微软的恶意收购或迫使微软提高收购价格。而对雅虎来说,最有可能的收购仍来自微软,后者需要通过与雅虎公司的整合,抵抗其竞争对手Google的强大优势。而最终,无论雅虎将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走下去,它的命运都已经处在了历史的转折点上。
但无论如何,这都将是一个巨大的衰落——雅虎的衰落给人们上了现实的一课,一家技术公司在行业危险的急流中可能失去发展的道路。雅虎有着看似无与伦比的资产:一个全球性网站,每月5亿访问者的流量;一些关键在线内容的领导者,如金融,体育,电子邮件,甚至新的搜索广告市场,雅虎成功地在一个由Google主导的搜索广告市场上赢得了广告商的赞誉。
但是多年之后,看到有前途的项目被公司错综复杂的官僚主义碾压得粉碎,许多股东和雇员已放弃这个曾经热爱的公司。1月29日,雅虎发布了一项令人失望的季度报告和一个更令人不安的前景,所有的事情都可能结束了。当雅虎高层宣布转机可能在另一年出现,投资者的愤怒情绪达到了顶点,这导致该公司股票达到四年来的最低点。“管理层没有公信力”,Oppenheimer & Co.的分析家愤怒地说。
同时,一些坚持下来没有离开的雅虎高层和雇员也越来越承认雅虎被击败了。过去两年中,有数百人为寻找好东家离开了雅虎。一位雅虎高层愤怒地说:“我只是不想看到事情改变。我不认为有人做出真正艰难的决定,说的太多,做的太少。”他在雅虎工作了近6年,现在正在寻找其他的地方。 
东山再起
一家公司达到了如此的低谷,通常不可能东山再起。而且以雅虎的情况,公司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微软在发表声明前,就抛出了高于雅虎市值62%的天价,看似有计谋的是为了抵御潜在竞争对手的出价。有分析人士曾建议,雅虎可以选择吞下毒丸,寻求与Google结盟,它的这个对手就可以接受其搜索和广告业务,甚至在微软出价前他们就提出了这样的策略。反过来说,虽然信贷紧缩使筹措大笔资金更为困难,但是雅虎可能寻求一个私人股权投资公司把公司私有化。
由于股东不可能为拖延显示出多少耐心,雅虎最好的赌注可能是通过寻求与其他有线电视公司如Comcast或一家媒体公司如新闻集团的合作,迫使微软提高收购价格。无论哪种方式,多数分析家认为,雅虎的命运是注定的,而且这笔交易将进行下去。因为处在收购的早期阶段,所以完全不清楚雅虎公司的哪一部分将在公司内部生存下来,这部分通常被称作为博格(电影‘星际迷航’中人-机器人混合体种族的后代)。
当然,作为公司重要的组成部分,行业中快速发展的技术业务会被兼并。但这个故事特别沉重,因为雅虎这个曾经的小公司是两个斯坦福大学学生创建的。1994年,他们在大学的拖车里,创造了第一个广泛使用的互联网目录,并因此搁置了获得工程学学士的计划。

当Netscape Communications首创的网络浏览器带来了商业互联网时代,“Yahoo!”作为原始的互联网图标出现了:一个广告中带着著名的yodel曲调,黄色的商标和紫色的色调,甚至出现在公司总部莲蓬头的清洁车上,温暖而模糊的形象让互联网变得更加舒适。
技术不精

由于现在互联网的商机比以前要大的多,雅虎公司的衰落更是令人吃惊。但要想抓住这些机会,还需要更尖端的技术,雅虎凭借过去的传统媒介技术是不能做到的。人们浏览网络的路径使用新技术之后,雅虎作为在线媒介的开拓者没有在这场变革浪潮中成功靠岸。
因为可以帮助新用户更舒适地使用互联网,雅虎曾经占据主导地位,它的主页可以让用户通过这个熟悉的起点找到网页上的其他资源。20世纪90年代,因为与目录供应商签署协议,雅虎成为一个广告商可去的地方,在这里广告商寻找帮助他们创造丰厚利润的网上消费者,雅虎也得以蓬勃发展。2001年5月,在一连串的失误之后,雅虎请来前华纳兄弟公司老板Terry Semel为首席执行官,公司的方向开始发生变化。Semel遵守信用,清理了雅虎臃肿的组织结构,并且把雅虎带回到数年前的繁荣。到2003年中旬,Semel神奇般地将雅虎的市值带回到空前的高位,1270亿美元!达到了2000年早期网络风潮的颠峰。
但Semel的大传媒背景,最终适得其反,把雅虎及其文化推向另一个方向。这种改变对雅虎来说,如果不是毁灭性的,最终也被证明是徒劳无功的。2004年,Semel启动了一个运作方案,利用圣莫尼卡,加利福尼亚,近好莱坞等地的豪华办公室建立雅虎媒介,如重量级视频网站。一位前雅虎高层说:“圣莫尼卡的运作是一个庞大而昂贵,令人分心的事情……他们需要将精力集中到其他事情上,如搜索技术。”
也许同样重要的是,Semel从未将硅谷的工程技术文化与自己的管理结合起来。硅谷文化驱使人们创新而远非追求谁处在顶端。以工作日住在德克萨斯州圣弗朗西斯科酒店套房,而后飞回南加州度周末而出名的Semel,被外界认为在技术上过于冷淡,兴趣不高,而雅虎需要凭借技术方面的发展跟上快速崛起的Google和一系列初创公司的脚步。一位前高层说,“他对技术没有一个核心的理解,他从未有过。”

正确举动? 

这并不是说雅虎没有努力过。事实上是,Semel到来之后,雅虎在技术上有所行动。2002年底,它购买了搜索引擎Inktomi,更加努力赶超Google。第二年,雅虎拉开了赶超Google的序曲,包括运用在其他网站投放支付广告的思想。但是一年前,Google公司已经抓住了这一思想作为自己的商业模式。Google这一模式的关键点是:人们点击广告越多,广告商为此支付也越多,广告也将在页面上获得较高的位置。而且,Google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更多相关结果,广告商通过与Google的合作,也得到了更好的回报。

紧接着,2004年8月19日,Google上市。据一些前雅虎员工说,这是公司文化的一个转折点。雅虎成为一家与Google纠缠的公司,而不是寻求在互联网上的飞跃。一位前搜索部门经理说,“雅虎成为超级偏执狂,我们从脚踏实地转向不切实际。”

2005年底,雅虎意识到了它的搜索广告运作序曲是不成功的,并开始了巴拿马项目。但在整个2006年期间,它的运行一直是拖延的。

去年2月,巴拿马项目终于启动了,它得到了一些很好的评论,但是太少,太迟了。Google公司反而以高于雅虎多倍的速度在壮大。去年4月,Google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购买DoubleClick公司。如果可以的话,Google将在雅虎作为主体的条幅广告市场上,获得一个强大的立足点。


错失良机

与此同时,雅虎此起彼伏,错过了一个个重要的机会。在2005年,据说雅虎有意购买广受欢迎的网络社区MySpace,但输给了新闻集团。在2006年,Google公司抢去了炙手可热的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YouTube迅速成长并流行起来,甚至雅虎公司的人都推动公司利用稳定的视频资源创造同类服务。同一年,雅虎出价约10亿美元收购另一热门网站Facebook,但没有成功。去年,微软突然以2.4亿美元买进Facebook的小部分股票,这是以Facebook150亿美元的惊人估价为基础的。

雅虎已经完成初步成功的Web 服务的收购,例如购买广受欢迎的照片共享网站Flickr;还收购了一些广告方面有前途的网站,像去年收购的交换广告网站Right Media和目标广告网站BlueLithium,但它们之中任何一项收购都没有阻止雅虎的下滑。由于去年利润下降和高层一个接一个的离开,Semel在雅虎的日子走到了尽头。去年6月,Semel下台,取而代之的是雅虎合作创办人杨致远和新总裁Susan Decker。

硅谷战略顾问Sramana Mitra说,“最终,雅虎缺少的是理解网络如何演变的内部结构”。尤其是这个精深Web 1.0的公司,未能过渡到Web 2.0。Web 2.0可以充分发挥使用者本身的才能并让他们付出更多努力。通过这种技术,志愿者撰写的维基百科、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甚至Google,都开发出自身更大的潜能,他们的搜索结果都是跟踪人们从他们的网站与其他网站的链接计算出来的。

不过,尽管有种种失误,很少人会想到雅虎公司只不过是Google和微软之间争夺未来互联网主导权的一枚棋子。杨致远在接任首席执行官时说,这对他来说不是走形式,他真的希望公司回到正确的轨道。但是,由于在他上任的最初六个月没有成功的实现其许诺,杨致远挽救雅虎的机会也许已经远去了。

雅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1998年是“雅虎”发展史上极其辉煌的一年:“雅虎”的 平均日点击量超过7000万次,“雅虎”成为世界最知名的品牌 之一:1998年9月公司市值达到将近250亿美元,市盈率达到41 6,令信息产业界的“武林至尊”“微软52”的市盈率相形见绌, 同时也创造了两年进入福布斯(Forbes)500家的惊人纪录。然 而谁能想到在此四年前,“雅虎”的全部内容还只是杨致远一 台电脑中的网络资料搜查手册而已。 


雅虎公司的成立充满了戏剧性。1993年底在斯坦福大学电 机研究所正攻读电机工程博士学位的杨致远开始使用全球网络, 他和同学大卫·费洛都觉得国际网络范围广泛,要找一个题目 往往需耗费多时,如果能建立一套搜寻的软件,有系统和分门 别类地加以组织,使用网络资料时便会很方便。于是,1994年, 年仅25岁的杨致远从名为“睹”(AKEBONO:日本有名的美裔相 扑手名称)的电脑着手,利用学校的工作站开始在网上发布了 自己编写的网络搜索软件。Yahoo源自《格列佛游记》中的一群 野人的名字。至于为何命名“雅虎”Yahoo杨致远说 :“我们 是在一本旅游手册中找到了这个名的,我们觉得Yahoo代表了那 些既无经验,又无教育的外来游客,与我们这群电脑人非常相 
近,所以,我们就用了Yahoo!来作为这个软件的名称了。 
网民们很快发现了这个网站,由于许多网友纷纷进入斯坦福大学电机系的工作站使用这套软件,使校方大感困扰,于是把他们的服务器“请”出了校园。为此,杨致远和费洛积极寻找潜在的投资者。第一个找到的是硅谷成功的企业家、国际购物网络的创始人亚当斯。亚当斯不仅帮助“雅虎”出世,还将“雅虎”介绍给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SEQUOIA CAPITAL,由这家公司帮助“雅虎”计划上市。杨致远与费洛决定放弃即将完成的博士学位,因为他们认为继续开发软件工作比完成博士研究课程更重要,而且那个时候正是推出软件的黄金时机,于是携手成立了Yahoo软件公司。 




运筹帷幄 


“雅虎”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杨致远的运筹帷幄。 杨认为干这一行最最重要、最最基本的东西就是:让用户有足 够多的理由来访问你的网站,使用你提供的服务,要不顾一切 地宣传自己的品牌。 


起初,公司的宗旨很简单———创立名牌。幸运的是,当 时网景公司的总裁非常喜欢Yahoo!的网站目录。1995年1月, 他把网景浏览器一个最重要的按钮———网上搜索指向了Yaho。当网景浏览器的用户按那个按钮时,他会自动地带到Yaho的网站。网景浏览器的成功使得ahoo迅速名声鹊起。到199年的第二季度末,每天已经有200万网民造访Yahoo,累计每天400万人次。其中有75%是回头客。但杨致远并不满足于仅仅 拥有一个可以吸引回头客的名牌。1996年4月,Softbank投资1 .06亿美元,获得了Yahoo!37%的股份。借着Softbank的媒体 背景,杨致远发布了两个新的产品,一个叫《Yahoo因特网生活》 的印刷版杂志,一个叫《Yahoo计算》的提供电脑信息的网站。 Yahoo还打进了电视领域,还跟一些传统的出版物合作。由于“ 雅虎”所开发的产品都兼具发展与商业前景,因此包括路透社新闻传媒公司等一些著名电脑及资讯企业都有意与他们合作。 
不久,“雅虎”斥资500万美元做电视广告。“雅虎”的广 告是针对那些听说过万维网,但是还没有上网的人。广告播出 之前,大约只有8%的美国人能说出“雅虎”是干什么的,甚至 有人认为它是饮料。广告播出后,知道“雅虎”的人就大大增 加了。“雅虎”对网景网站的依赖也日益减少。1996年4月“雅 虎”在日本成立公司后,短时间内已成为日本最大的检索公司。 当年中,“雅虎”在加拿大设立公司,继而进军欧洲,然后轮 到中国内地、台港澳、东南亚及韩国市场。目前,“雅虎”成 为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媒体。 

“酋长”的疯狂 
“雅虎”的崛起是网络世界发展的一个象征,受到资讯业股市业界的重视。而杨致远本人也成为华人世界中最年轻的人之一。这个两岁丧父、10岁举家移居美国的青年并无任何 家世背景,单凭自己的勤奋,从一点儿也不懂英文开始到进入坦福学府成为博士研究生,终于创业有成,在新兴资讯科学 领域有所建树。 
除了对电脑发狂外,杨致远的爱好也很多元化。工作之余 他喜欢打篮球、远足、骑山地车等等。六年前他在日本时对日本国技———相扑发生兴趣,认为相扑运动包含了日本的文化 和传统,是荣誉的象征。在文艺方面,杨致远喜欢读吉奥福· 摩尔的小说《穿越大峡谷》和伊安·莫里森的著作《第二条曲 线》;1996年他最欣赏的电影是《独立日》,而他喜爱听的音 乐则是COUNTING GROWS和HOOTIE AND THE BLOWFISH及其唱片等 闲来,杨致远也会煮煮中国菜。有云: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个女人,杨致远也不例外。“我的女友叫AKKIKO,最使我欣慰的是无论我的情绪如何,工作是否顺利,她始终在我身边支持我, 给我精神力量;她会容忍我‘发疯’式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并且尊重我的一切。” 


杨致远说:“Yahoo在美国闯出名声,是国际网络上的新品 牌,就像当初有线电视发展时CNN建立起领导地位一样。Yahoo!凭其名声进行各种投资,只要国际网络存在,就有Yahoo!。 ”目前,“雅虎”是世界上最受欢迎、最先进、最有功效的国际网络引擎公司。一项由YANKELORICH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众多 的带领潮流的国际网络资料搜索品牌中,“雅虎”的知名度是最高的。杨致远希望Yahoo能在资讯工业的改善与革命中继续扮 演主角。面对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的新兴资讯科技领域,杨致远雄心勃勃地说:“我愿与‘雅虎’一起迈进资讯服务市场。 我们是第一个进入市场的检索系统公司,希望也是最后一个退出的。” 




忧患 


尽管“雅虎”取得了“武林盟主”的地位,但周边布满了 “彼可取而代也”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些对手每天都在处积虑地“谋权篡位”。 


网络世界的竞争是异常残酷的。“雅虎”的成功模式被其 它公司迅速“复制”,短时间内,涌现出了一大批与“雅虎”供雷同产品的网站。业界的分析家们一般认为,再过两年, 最多有四五个网络之门能生存下来。虽然网上广告市场在不断扩大,但是这个市场最多只能支持几个像“雅虎”这样规模的 公司。通过因特网做广告已挣不了多少钱。到1997年第二季度,最大的前四家网络引擎公司的总收入只有1620万美元,而它们 的总亏损却超过了1640万美元。就在搜索引擎公司为争夺网络之门打得昏天黑地的时候,外围的数家大兵团也开始频繁调动, 跃跃欲试。其中包括大哥大级的微软、网景、DEC等等。在网络世界当中是没有小本经营这一说的,要么你吃掉对手,要么你 被对手吃掉。正是这个原因,“雅虎”的竞争对手们都不惜血本作市场宣传,购买小公司,联合大公司,为的是增加市场占 有份额。 


IT行业竞争的特点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因 特网的爆发式增长面前,任何优势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丧失。致远对此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非常清楚管理工作并非自己 的长处,于是聘请了摩托罗拉公司的资深管理人员蒂默西·库格尔出任雅虎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组建了一支足以傲视 群纶的管理队伍,将公司的发展战略及时地定位为全球多媒体和电子商务的领衔者。目前,“雅虎”已经在14个国际市场上 建立了本公司网站的地方化版本。令总裁库格尔佩服的是杨致远和大卫·费洛的高瞻远瞩。“这两个人知道怎样把他们创建 的东西转化为一个真正的商业性企业,懂得消费者需要什么。”预计今后5年内,雅虎公司网上流量会增加两倍,全世界的用户将超过3.2亿,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全球最大的媒体。 




拓展中国市场 


杨致远说:“公元2000年后,无论是在台湾、香港或中国 内地的中国人,都将被世人肯定为研究科学的最佳人才。” 
在今后十年中,国际网络检索业务将继续快速发展,他相 信便宜、先进的电讯基建可以让人们更好、更快地使用索引系,而可供选择的其它进入国际网络的仪器也会出现,这一切 将使人们继续发掘国际网络的新功用。但这重大使命将由谁来完成?华文网站已成为继英文网站之后全球第二大的网站。作 为华裔的杨致远非常重视华文网站的开拓,陆续推出了内地、香港、台湾三地的雅虎站点。 
就在前些日子,他到香港、台北两地进行了一次商业旅游, 拜会了香港特首董建华和台北市市长马英九,并推出了一系列的发展项目。在香港他重申因看好本港互联网发展,故未来将 以香港列为集团的重点基地,而在香港兴建大中华总部的计划也不会有所改变。最后他说:“现时只是集团发展大中华业务 的开始,往后还有一条很长的路程要走呢!”

2006-09-08 11:05:30

雅虎历史及概况

 正如计算机时代的很多新事物一样,Yahoo!起源于一个想法,随后变成一种业余爱好,最终成了使人全身心投入的一项事业。Yahoo!的两位创始人大卫·费罗(David Filo) 和杨致远(Jerry Yang),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系的博士生,于1994年4月建立了自己的网络指南信息库,将其作为记录他们个人对互联网的兴趣的一种方式。但是不久,他们就发现他们自己编写的列表变得很长,不便于处理。于是他们开始在Yahoo!身上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 

1994年,他们将Yahoo!变成了一个可定制的数据库,旨在满足成千上万的、刚刚开始通过互联网社区使用网络服务的用户的需要。他们开发了可定制的软件,帮助他们有效地查找、识别和编辑互联网上存储的资料。 

Yahoo!的含义是“另一个层次化的、非正式的预言”,但是大卫·费罗和杨致远更愿意说,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个名称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yahoo(野蛮人)。最初Yahoo!存放在杨致远的学生工作站“akebono”上,而搜索引擎存放在Filo的计算机“konishiki”上。(这些计算机的名称都来自于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夏威夷摔交手) 

1995年初,Netscape Communications 公司(位于加州Mountain View)的联合创始人之一Marc Andreessen邀请大卫·费罗和杨致远将他们的文件转移到Netscape公司提供的更大的计算上。这一做法不仅使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网络恢复了正常,而且令双方都有所受益。

今天,Yahoo!含有链接到互联网上的成千上万台计算机中存储的信息。San Jose Mercury新闻最近指出:“其实Yahoo!的贡献最近乎于Linnaeus的工作,Linnaeus是一位18世纪的植物学家,他所创建的分类系统有效地划分了整个自然界。” 

雅虎公司概况

雅虎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互联网通讯、商贸及媒体公司。其网络每月为全球超过一亿八千万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上服务。雅虎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的网站,不论在浏览量、网上广告、家庭或商业用户接触面上,www.yahoo.com都居于领导地位,也是最为人熟悉及最有价值的互联网品牌之一,在全球消费者品牌排名中位居第38位。雅虎还在网站上提供各种商务及企业服务,以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及网络使用率,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网站解决方案的雅虎企业内部网;影音播放、商店网站存储和管理;以及其他网站工具及服务等。雅虎在全球共有24个网站,其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圣克拉克市,在欧洲、亚太区、拉丁美洲、加拿大及美国均设有办事处。

雅虎的发展历史?

1968年,杨致远生于台湾.1990年,杨致远以优异的成绩进了离家不远的斯坦福大学。该校的电机系是硅谷神州的组成部分,他就选修电机工程,只花了四年就获得了学士、硕士学位。毕业时觉得自己还欠成熟,就留校从事研究工作。正好,戴维·费罗也留校从事研究。两人的邂逅和结交无疑是雅虎成功的关键因素。 
杨致远和费罗是旧识。费罗1988年毕业于杜兰大学,而且一度曾当过辅导杨致远的助教。一向全拿“A”的杨致远在费罗的判官笔下却居然只得了“B”,对此杨致远至今还发牢骚。后来两人同班听课,还在做业方面开展合作。以此为起点,两人成了最佳搭档。费罗内秀,喜沉思,而杨致远活跃,是社团中的领袖。费罗善于在屏幕上整理资料,有一种“只要在终端前,就能统治全世界”的感觉。费罗的实验室像个被暴风肆虐的地方。而杨致远的住所比较干净,但在电脑的操作上,却没有费罗有规划。两人的实验室相邻。不久,两人报名去了日本。在那里两人都成了外国人,友谊与日俱增。 

疯狂的电脑爱好者 

回到斯坦福,两人在一辆学校拖车上成立了一间小型办公室。恰在这时他们迷上了互联网。每天,他们有数小时泡在网上,分别将自己喜欢的信息链接在一起,上面有各种东西,如科研项目、网球比赛信息等。雅虎就从这里发展起来。开始时他们各自独立地建立自己的网页,只是偶尔对彼此的内容感兴趣才互相参考,渐渐地他们链接的信息越来越广,他们俩的网页也就放在了一起,统称为“杰里万维网向导”(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杰里”是杨致远的英文名。他们共享这一资源。 
搜集的网站越来越多,两人就分类。每个目录又容不下时,再细分成子目录,这种核心方式至今仍是雅虎的传统。不久,他们的网站招来了许多用户。人们纷纷反馈信息,还附上建设性意见,使内容更加完善。“要不是有这么多外来的回应,我们就不会继续下去,更不会有今天的雅虎”。到1994年冬,两人忙得连吃饭、睡觉都成了奢侈,学业也扔在了一边。他们开始着手网站的商品化。 
当时,网上有许多竞争者,如WebCrawler、Lycos、Worm、Infoseek等,这些网站都靠软件自动搜索起家,虽范围广泛,但不准确。而雅虎则纯粹是手工制品,搜索准确,更加实用。实际上到1994年年底,雅虎已成为搜索引擎的领导者。 
95年的一个夜晚,杨致远和费罗翻着韦氏词典,为他们的“产品”编造的名字。其中"Ya"取自杨致远的姓,他们曾设想过Yauld,Yammer,Yardage,Yang,Yapok,Yardbird,Yataghan,Yawn,Yaxis等一系列可能的名字,突然间,他们想到了Yahoo这种字母组合,然后迅速翻开手边的韦氏英语词典,发现此词出自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记》,指一种粗俗、低级的人形动物,它具有人的种种恶习。 
这个词显然不太雅,但仔细一琢磨,“反其义而用之”。在强调平权的因特网上大家都是乡吧佬。为了增加褒义色彩,后面加上了一个感叹号,于是就有了“Yahoo!”。“没错,太好了,就是它了,这简直是神谕!” 
杨致远和费罗一方面累得苦不堪言,另一方面为自己突如其来的成功欣喜若狂。他们发现历史赋予的难得机会终于到来了:网景公司的导航器测试版刚刚发行,HotWired也开通了网络广告站点,通过网络赚钱的时机开始成熟。 
第一个找上门的公司是路透社,路透社市场部副主任泰森一次外出,在一家地方报纸上读到有关雅虎的消息,产生了兴趣,他以后在网上经常光顾雅虎网址。泰森迅速认识到“雅虎”消除了距离的远近,架起了用户与其欲寻找的信息之间的联系,路透社可以利用它扩大自己的影响。杨致远对泰森说:“如果你们不找我们,我们可能也要找你们。雅虎不仅只是一个目录,这还是一种媒体资产。” 
路透社与雅虎是朋友,但不是伙伴,合作过程中雅虎并未得到多少实惠。聪明的杨致远认识到,必须自己制订一个周密的商业计划,以我为主通过广告赢利。杨找到自己的老同学布拉狄,他此时正在哈佛商学院读书。杨和布拉狄参考HotWired公司发布广告赢利的经验,迅速起草了一份商业计划。带着这份计划书,他们到处寻找风险投资者。 
他们一边维护日益膨胀的网络资源,一边寻找商机,每天只睡4个小时。 
杨致远回忆说:“这项工作很艰苦,但充满了乐趣。有时我有一种从悬崖上跳下的感觉,有时像置身于电影《塞尔玛与路易斯》,不知结局怎样。我们想用网络做一切,也许什么也做不成。但我们不在乎,我们不会失去任何东西。” 

艰难的成功之路 

杨致远找到了红杉资本公司,它是硅谷最负盛名的风险投资公司,曾向苹果(曾引导过个人计算机革命)、Atari(视频游戏工业的领袖)、奥拉克(大型数据库供应商)、Cisco系统(网络硬件商)等公司投资。但红杉公司的莫里兹( Mike Moritz)起初有些犹豫,因为雅虎实在太与众不同了,与“网景”的情况还不一样,雅虎本身只是“在网上提供服务”,而且是免费的,其商业潜力在哪里呢? 
至今,莫里兹回忆起1995年1月走访“办公室”的情景,还津津乐道:“那里真的可以说是一片狼籍。比萨饼盒扔得满地都是,高尔夫球棒随随便便地搁在角落里,电话机扔在地板上,整个屋子里连张椅子都没有,满屋子黑乎乎的。我觉得杨致远和费罗大概连白天黑夜都分不清了。” 
不过,莫里兹并没有被吓跑,杨致远和费罗最终使他相信,“这几个小子的确有眼力,抢先占据了网上的有利位置,如果发展顺利,其战略优势十分明显。” 1995年4月红杉投资雅虎近200万美元。它是雅虎的首家风险资本投资者,也是唯一的风险资本投资者。现在,红杉的股本已升值到了34亿美元。“其余的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了。”他们说。 
随后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简称AOL)找上门来,这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在线服务公司正好缺少一个搜索引擎,希望雅虎能担此重任。美国在线的用意是收购雅虎,使杨和费罗都成为他们的雇员,保证可以让他们成为富翁。但也威胁说,如果不出售雅虎,他们将扶持另一家引擎公司挤跨雅虎。 
两个人经过慎重考虑,拒绝了AOL。他们要自己经营雅虎,这不完全是赚钱的问题,雅虎是一项自己精心哺育的事业,创建和维护雅户是一种乐趣,他们就是自己的主人。此外他们还担心把雅虎出售给AOL,最终也许会葬送雅虎。 
随后杨致远又与MCI、微软以及CNet谈判,但只得到网景公司的资助。网景公司的马克.安德森当时非常喜欢雅虎的网站目录,1995年1月,他把网景浏览器一个最重要的按钮——网上搜索指向了雅虎。当网景浏览器的用户按那个按钮时,他会被自动地带到雅虎的网站。网景浏览器的成功使得雅虎迅速名震互联网。 
AOL最后收购了WebCrawler(一家很早便从事索引搜索服务的公司),AOL和BNN(AOL收购的一家因特网服务供应商)的浏览器都指向它。但与雅虎相比WebCrawler缺乏特色,其影响江河日下。 
1995年4月,在红杉的资助下,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资产约400万美元。同时“水杉资本”还找来了一位合适的总经理人选——蒂姆 ? 库格,也是斯坦福的校友。由库格来负责管理事务,费罗和杨致远就可以专注于研究工作。后来费罗负责技术开发,杨致远负责对外公关。 
当然,雅虎最具价值的还是杨致远和费罗。杨致远比较外向,时常沉湎于过去。费罗正好相反,很内向,总是尽量婉拒记者的采访。“他们确实非常无私。”埃伦.斯米弗如是说。他是雅虎公司的元老,商业开发和战略策划副总裁。“即使最近招募来的员工也觉得无拘无束,敢敲门进去和他们聊天。”同事们认为杨致远是个精力充沛、敏感的预言家,而费罗则是雅虎的灵魂,事无巨细,考虑周全。 
1995年秋雅虎不得不展开第二轮投资战,此前虽有不少广告收入,但转化为现金的数量极有限。这时日本的一家大财团Softbank开始向雅虎投资,这使杨致远的公司走向了新阶段。 Softbank总裁孙正义是通过红杉公司认识雅虎的。杨致远得知Softbank要投资非常激动,这正是在日本创建日本本土雅虎的最佳时机。 
1995年11月Softbank最终买下雅虎5%的股份(后来又大幅度增加)。两家公司迅速成立合资的日本雅虎公司。雅虎第二轮投资的落实使其有能力扩大服务项目,并成功地应付一些不利的现实情况。网景的导航器不久就将“因特网目录”按钮的缺省配置转而指向雅虎的竞争对手Architext,而导航器的第二个按钮“因特网搜索”长期指向InfoSeek。杨致远开始与网景讨价还价,网景提出一项建议:搜索引擎按字母顺序排列。 
“这是最损的建议了,因为雅虎引擎以字母Y开头!网景的变故使雅虎的信息检索流量减少10%,但雅虎很快度过了难关。此时Softbank已大举向因特网进军,仅向雅虎就投资6000万美元。 
1996年3月7日,雅虎股票正式上市,虽然它的两大对手Lycos、Excite已抢先上市,但这一天仍被评为“华尔街盛事”。4月12日正式交易,正值周五。股票最初定价13美元。但交易狂热,平均每小时转手6次之多,一度飙升至43美元,最终以33美元收盘。雅虎市场价值达到8.5亿美元,是“水杉资本”投资时的200倍。 
1996年4月,第一个雅虎国际版——雅虎日本站成立,之后法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等雅虎分站相继问世。第一品牌的效应逐渐呈现,但杨致远并不热衷于各种预测。他表示自己绝对会与雅虎一起奋斗至少五年以上。“我很喜欢目前的工作,我甚至不把它当成是一份工作。” “将原本是技术性、电脑狂的世界,和大众媒体结合在一起。我认为费罗和我及我们的工作小组是第一批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人。” “我们就像第一个从直升机跳下来滑下雪坡的人,也好比是登陆月球,虽然我没有真正经历过,不过我相信那种感觉一定很棒。” 
“当我们创业时,就知道我们两人中谁也不会当CEO,我们知道两人谁也不会听对方的,因此我们得有第三方来仲裁。”他们准备找一个职业CEO。有人敲门了,但他说:“我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改掉名字。”两人一听,马上开门送客。如今,他们的头衔均为“雅虎酋长”(Chief Yahoo),同是公司的第一“门户”。 
“如果我们是为了钱,那我们可能早早就将雅虎卖掉了。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我每天都会在收盘时看一次股市行情,但我却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股票。我还不满30,我还不需要钱,也不想钱,更不想交锐。我的钱都在纸上,全是股票,数目很大,看起来都不相信是真的。” 
1996年第二季度末,每天已经有200万网民造访雅虎,累计每天1400万次。其中有75%是回头客。但杨致远并不满足于仅仅拥有一个可以吸引回头客的品牌。他说,“如果我们是个软件工具公司,就会被微软挤垮,如果我们是一个出版物,就像《时代》周刊一样有一批忠实的读者,那么就会长期发展下去。” 

发展无止境 

杨致远此时已经意识到,搜索引擎只是新媒体的冰山一角,他认为要让用户光临,必须不顾一切地宣传品牌。对这一宗旨,他几乎达到狂热的地步。一开始就斥资500万美元做电视广告,成为当时公司开出来的最大一张支票。股票报价、地图、聊天室、新闻、天气预报、体育新闻、黄页等,让用户目不暇接。 
1996年第一季度,雅虎与竞争对手Infoseek、Excite、Lycos相比,每天的访问量就超过对手的两倍。1997年年底,日均访问量达到9000多万人次,比所有对手访问量的总和还要多。连Infoseek的老板也不得不承认,雅虎已超越其他对手。的确,雅虎已今非昔比:公司有不少令人敬仰的管理人才,有一套完整的营销策略,最重要的是还有1亿美元的现金。一位分析家说:“雅虎在很多方面都已经领先同行,把它与其他的搜索引擎相提并论是不恰当的。” 
1997年,雅虎收入6700万美元,亏损2300万美元。从账面上看,这完全是一个失败的公司。但是在互联网上,它却是最大的明星。市场价值超过网景,升至28亿美元。1997年第三季度,雅虎的市场价值首次超过浏览器大王网景。 
雅虎成了华尔街的宠儿,杨致远的财产也水涨船高。

2008年9月4日星期四

分析:雅虎日本成就欲超母公司

分析:雅虎日本成就欲超母公司
2008-8-25 4:00:48 新浪科技 志伟 

  导语:国外媒体发表分析文章认为雅虎日本通过本土化经营取得了巨大成功,甚至几乎超越其母公司。雅虎日本的本土化战略使其成为网络公司全球化发展的模本,以下是内容概要:

  雅虎日本的股票常视为是该公司全球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的确,雅虎为平息美国投资者的不满,正考虑抛售雅虎日本股票。对比明显的是,雅虎在美国已是步履蹒跚,而在日本互联网行业却是一路风光。数据显示,雅虎日本在东京股票交易所的市值已达220亿美元,而雅虎美国的市值也不过270亿美元。在2007财年,雅虎日本的利润连续11年持续增长,营收创下新高,当年销售总额较上年增长23.3%,达24亿美元,净利润5.7亿美元,而雅虎美国的销售总额和净利润也就是70亿美元和6.6亿美元。

  据市场调研公司comScore的数据显示,雅虎日本每月唯一访问者(按照IP计算,不包括回访)数量达4600万,该国网民到达率为82%,而谷歌日本每月唯一访问者数量为2600万,网民到达率仅46%.在美国,两家公司则旗鼓相当,每月唯一访问者数分别为1.38亿和1.33亿。此外,Alexa也多年来将雅虎日本列为该国流量第一的网站。

  毫不夸张地说,对于日本数以千万计的网民而言,雅虎日本的门户站点几乎已成为雅虎网站的代名词。雅虎日本成功秘诀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这也可以作为其它网络公司全球拓展的借鉴:

  1、先发优势和当地巨头的相助

  雅虎创办后不到11个月,1996年1月,雅虎日本就宣告成立,而谷歌在其成立后3年,即2001年才设立日本办事处。目前,日本当地的电信巨头软银持有40%的雅虎日本股份,美国雅虎持有其股份的33%,显示了完全符合日本规范的合资企业结构。日本最大富翁,软银创办人孙正义也是雅虎日本的大股东。雅虎日本网站也是软银旗下拥有1500万用户的手机网站——Yahoo Keitai的默认首页。

  2、超级本土化是成功的关键

  从结构、设计和领域等方面考虑,雅虎日本与雅虎美国站点大相径庭。也许对日本以外的人而言,雅虎日本网站混乱不堪,但日本网民却青睐这种信息密集的首页。

  雅虎日本的分为11个不同的事业部门,其中包括搜索、竞拍、会员和地区服务、新闻、无线和生活等。美国业内人士感到不能理解的是,在竞拍狂热的日本,居然很少有人知道eBay,尽管该公司早在1999年10月就设立了日本办事处(也就比雅虎日本的竞拍业务晚了一个月)。eBay于2001年退出日本市场,并于2007年底借助雅虎日本才重返日本市场,两家公司共同成立了Sekaimon.在2007年,雅虎日本竞拍业务的交易量达65亿美元,而在美国,雅虎的用户自2007年6月起已不能再出售商品。

  雅虎日本独有的业务还包括雅虎日本视频、克隆Digg网站的Minna no Topikkusu(“个人话题”)、社交网站Yahoo Days和娱乐新闻网站Netallica.此外,雅虎日本还提供了大量仅适用于日本的无线应用软件,并且从事网络银行业务。

  3、雅虎日本之道:多元化经营

  多年来,雅虎日本成长为一家有影响的多元化网络、电信和媒体公司。它通过并购或收购的方式,整合了广告公司、信息处理公司、市场研究公司和地图软件制造商等,目前,该公司拥有数十家子公司和分支机构。雅虎日本已成功塑造了“日本血统”,其主要途径如下:

  (1)在日本最久负盛名的写字楼雇用3500名员工。

  (2)成功进军日本电视市场。雅虎日本为数字电视节目开发了小工具软件,并与夏普合作推出网站视频优化版节目计划,名为“Yahoo Japan for Aquos”。

  (3)创办Yahoo BB,该公司是日本最早的低价、固定收费的宽带服务提供商之一。

  (4)推出资助服务计划。该计划使得日本读者可以在线免费阅读大量的电子版杂志。

  (5)买下福冈体育场的冠名权(现称为“福冈雅虎日本体育场”)。该体育场是日本南部主要的棒球体育场之一。

  (6)与日本当地其它网络公司合作。雅虎日本的合作伙伴包括视频网站Nico Nico Douga、Myspace日本以及无线应用软件提供商 jig.

  雅虎日本的“日本化”战略为该公司换来了滚滚回报(雅虎日本还是北京奥运日本代表团的官方赞助商),至少,我们在可预见的未来还看不到能对雅虎日本的统治地位构成严重威胁的竞争者。我们可以说雅虎日本是一个叛经逆道者,也是网络公司走向全球化的一个模本。

Techcruch:雅虎日本成功的三大秘诀

Techcruch:雅虎日本成功的三大秘诀
2008-8-25 9:45:10 艾瑞网 靳生喜(编译) 
相关行业 : 搜索门户

  【艾瑞网消息】据Techcruch报道 雅虎在雅虎日本公司的持股被视为其最有价值的资产,雅虎正在考虑出售其在雅虎日本公司的股份以平息股东在美国市场的不满。雅虎在美国市场形势不妙,而在日本市场则是业界老大。实际上,雅虎日本公司在东京股市的市值约为220亿美元,而雅虎公司目前的市值则为270亿美元。2007财年,雅虎日本公司连续第11年实现赢利。雅虎日本公司的销售增长了23.3%(在美国,雅虎销售收入为70亿美元),达到了24亿美元,净收入为5.7亿美元(在美国,雅虎净收入为6.6亿美元)。

  据市场研究组织comScore称,雅虎日本每月的访问用户达到了4600万人,是日本互联网市场用户的82%.而谷歌在日本市场每月则为2600万用户(在美国市场,雅虎和谷歌争锋相对,雅虎每月的用户量为1.38亿人,而谷歌为1.33亿人)。Alexa也把雅虎日本排在第一位。

  毫不夸张地说,对于日本用户来说,雅虎门户就等同于互联网。雅虎日本之所以能独占市场,主要有三个因素:

  一是起步早并从当地电信巨头获得有力支持。在雅虎公司成立11个月后,雅虎日本公司就创立。(而谷歌在成立后三年才在东京开设办事处。)目前,雅虎日本拥有软银公司约40%的股份,另外30%则由雅虎美国所持有。软银创始人Masayoshi Son也是日本最富有的人,其也是雅虎日本的主席。雅虎日本还是软银1500万移动用户的默认主页。

  二是完美的本地化促使其成功。从结构、设计和规模上讲,雅虎日本与雅虎美国网站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非日本用户来说,雅虎日本看起来有些混乱,但日本用户更喜欢雅虎日本的紧凑的主页设计。雅虎日本分为11个不同的业务部门,其中包括搜索、拍卖、会员和本地服务、媒体、移动、生活等。

  令美国人感到不解的是,日本热衷于在线拍卖的用户几乎都不知道Ebay,尽管后者于1999年10月就在东京开设了办事处。最终,eBay于2001年放弃日本市场,但又于2007年卷土重来,雅虎日本ID可以接入Ebay网站。雅虎日本独有的服务有雅虎视频广播、类似Digg的Minna no Topikkusu、Yahoo Days和Netallica等。雅虎日本提供几个移动服务,并局限于在日本市场应用,这些服务都与在线银行业务有关。

  三是按日本人方式经营网站。随着时间的推移,雅虎日本已为一家有影响的互联网、电信和媒体巨头。现在,雅虎日本致力于业务整合,其合并收购广告企业、信息处理企业、营销研究提供商、地图软件厂商等。

  现在,雅虎日本正在以实际行动打造自己在日本的霸主地位:从日本一家有声望的企业招收了3500名员工;为数码电视开发微件,涉足电视业务;建立了日本第一家ISP,为宽带服务提供低价、固定价格业务;启动了赞助服务,使用户可以阅读大量的在线杂志和免费服务;购买了日本一家主要棒球馆的的命名权;与本地网络企业诸如视频网站Nico Nico Douga, Myspace日本网站以及移动应用提供商jig等展开合作 .

  雅虎日本完全本地化经营的策略取得了成功。现在,在日本市场几乎没有强大的对手可以与雅虎日本较量,动摇其霸主地位。雅虎日本是一个特例?还是互联网企业实现国际化的一个范例?

2008年8月29日星期五

建博客目的

网络在不断的发展

网络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以此博客,记录自己看到的互联网发展点滴